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百一十六章:国运九鼎,离阳神鼎,不夜城连锁,东荒沸腾(第 3/4 页)

    但最后悔的还是那些一开始租,后来别人过来从自己手头上卖掉的商人,为了赚几万两的名额,错失发财之道。

    可以说,有人欢喜有人忧。

    但所有人都知道一件事情,大夏不夜城是真的赚钱,商人赚,顾锦年赚。

    江中龙米,官盐,味精,酱油,辣椒粉,等等一些民生用品,吸引着无数百姓前来购买。

    不夜城的各方面建筑,以不计成本的代价,也快要竣工了。

    人工湖,假山,极其适合文人踏青,全家过来游玩。

    还特意开辟了马场,射箭场,以供游客前来游玩。

    大夏酒楼生意更是一天比一天火爆,超前的概念,桑拿房,精油按摩,包括一系列玩法,更是吸引无数商人前来游玩。

    只要能想到的,大夏酒楼都能安排。

    一切的一切,井井有序,而最让百姓期待的还是百兽园,顾锦年特意划了一个区域,打造成百兽园,各种勐兽都在园子内,而且有铁网圈禁,有重兵把守。

    甚至顾锦年已经让人着手准备海洋园,还有水上乐园这种娱乐设备。

    但这些都要慢慢来,要始终吊着百姓的胃口,等一个项目玩腻了,再开放下一个项目。

    不夜城的计划,可以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并且顾锦年更是下令,但凡大夏京都百姓,每个月都有一次机会,免费畅玩大夏不夜城,这也算是对京都百姓的优待。

    这消息一出,京都无数百姓大赞顾锦年。

    同时,顾锦年更是将夜市街,几千个铺子全部拿出来,租给京都百姓,不过是抽签,只要是京都百姓都可以过来抽签。

    抽到了名额,享用租铺权,不可以转让,只允许个人经营,卖什么都可以,不违背大夏律法即可。

    相当于带动百姓富裕起来。

    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刺激百姓的消费观和价值观,让百姓知道,做生意是能赚钱的。

    而且,大夏不夜城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宣传,让大夏王朝所有人都知道,不夜城的好处。

    利商人,可以买铺子赚钱。

    利百姓,生活方便,买东西价格便宜。

    利官府朝廷,恐怖的税收,足可以让当地官府和朝廷有银子,有了银子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可以说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大夏不夜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靠的就是各种宣传。

    现在整个大夏王朝,谁不知道大夏不夜城?

    别的不说,官盐,龙米,还有这些调味品,珍贵无比的白糖,卖的价格简直跟送一样。

    甚至,有几个郡府,已经有商人联合在一起,打算复制一个大夏不夜城。

    正在与当地官府协商,要求当地官府批地,只要能批地,几个大商会愿意砸钱,就按照大夏不夜城去搞。

    当地官府自然开心,有些郡府都不想跟朝廷汇报,毕竟这种事情不算什么大事。

    但等认真考察之后,这些商人有些犹豫了。

    因为他们做不到低价卖米,卖糖,还有折腾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来。

    仔细去研究才发现,大夏不夜城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简单。

    当然,非要去复制的话,不计成本去这样做,也不是不行,只是存在一定的风险。

    但这年头怂的人有,不怂的人也有,最终各地上了折子,询问户部。

    按理说当地商人要地建这种商业城,促进百姓消费,愿意缴纳税收,这种事情是一件好事,可没想到的是,户部根本就没有任何犹豫,全部打掉。

    不允许私建,而且特意发了公告。

    决不允许。

    这下子更多人知道了,这大夏不夜城是朝廷的生意,轮不到众人。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大夏不夜城不仅仅是整个大夏王朝都知道了,就连其他王朝也知道了这件事情。

    扶罗王朝和大金王朝,以及其他一些小国商人都前来学习。

    已经有人打算将这生意做到他国。

    虽然做不到顾锦年这般,如此低价,这是技术问题,但所有人都明白大夏不夜城的生意逻辑。

    无非就是通过某些物品低价吸引客人前来,然后靠卖商铺赚钱。

    明白以后,不少人动了心思。

    此时此刻。

    不夜城内。

    王启新将厚厚一叠的清单摆在顾锦年面前道。

    “侯爷,这是工部做的清单。”

    “发展工部,详细分三个程度,其一就是在目前原有的基础上,招工百倍,建天工阁,这样一来的话,预计工部将会有百万工匠,外加上重点培养新工匠,只需要三年,这批新工匠就能接替,其做工速度也一定是目前工匠的数倍。”

    “第一年需投入二十万万两白银,往后每年需要投入十万万两白银。”

    “预计那个时候的工匠,多达两百万人。”

    王启新开口,这是最简单的扩张,第一年因为要建立天工阁,还有招人这种事情,自然而然花费的多,往后就好多了,每年十万万两白银,就能稳定。

    “二十万万两白银吗?”

    “第二种呢?”

    顾锦年问道。

    “招工五百万人,建四个天工阁,两百万在役工匠,三百万培养。”

    “第一年需投入四十万万两白银,往后每年至少需要二十万万两白银。”

    “三年后,可稳定五百万工匠。”

    王启新给予回答道。

    “第三种。”

    顾锦年还是有些不满,大夏王朝人口不少,现在有江中龙米在,两三年后,人口出生率一定会达到一个极其夸张的程度,换句话来说,要不了多久,大夏王朝的人口,将会有百万万之多。

    那么工匠的作用就更大了,这涉及到了各方面,国家军事,民生大计,这些都离不开工匠。

    这也是为何顾锦年要大力扶持工部的原因。

    “若是第三种,大夏京都附近,建立新城,招工五百万工匠,培养千万工匠。”

    “同时在全国各地,设立天工阁分部,教导百姓转换为工匠。”

    “只是这样的话,所需成本太大了,第一年至少投入六十万万两白银,第二年和第三年只怕只增不减,往后每年至少三十万万两白银。”

    “侯爷,老夫知晓侯爷有更大的意图,可老夫不建议如此。”

    “若因一时之急,招工如此之多,一但等到朝廷稳定,那么大量工匠会成为朝廷的负担,带来更大的麻烦。”

    王启新开口,他自然是希望顾锦年重视工部,可他也知道,差不多就行了,搞的太夸张,以后难免无法收场。

    两个问题如果解决不了的话,就是天大的隐患和麻烦。

    一个就是后续收入问题,现在大夏王朝需要工匠,百废待兴,自然是越多越好,哪怕培养千万工匠都没问题。

    因为以后用得上。

    可二十年后呢?

    等到大夏王朝不需要工匠的时候,该怎么办?这些工匠如何生存?

    但最可怕的是,如果在各府之地,都设立天工阁分部,培养孩童成为工匠,这成本有多大?根本想象不到。

    可面对这样的问题。

    顾锦年只是稍稍沉思一番,而后开口道。

    “就按照第三种计划走。”

    “工匠多不怕,一来大夏不夜城若是以后设立东荒全境,亦或者整个神洲大陆,反而还远远不够。”

    “倘若做不到,几百万工匠,也算不得什么,光是龙舟宝船也足够养这些工匠。”

    “本侯知道,王大人最担心的问题,无非就是后续的培养,这个不用太担心。”

    “前面几年投银进去,等这些工匠培养出来,开始赚钱之后,就不再投钱,让百姓将家中孩童送入天工阁分部学习技术,同时收取相应的学费。”

    “如若穷苦百姓,可以欠银学习,等到未来成为工匠,赚取银两,再每个月按比例归还朝廷即可。”

    “王大人尽管放心,未来的大夏王朝,更缺工匠。”

    顾锦年出声,他直接采取第三种方案。

    原因无他。

    江中龙米可以解决大夏百姓的粮食问题。

    而随着大夏龙穗未来的种植之下,再加上工部自然会发明一些耕田农具,大夏王朝以后的粮食只会越来越多,饿不死人的。

    如此一来的话,人口也会越来越多,在短暂时间内,翻十倍都有可能。

    毕竟古代娱乐设施少,百姓们晚上唯一的娱乐方式就是造人。

    结合以上种种,以后的工匠数量一定是供不应求。

    “可这........”

    王启新还是觉得有些夸张,想要再解释一二,然而顾锦年却摇了摇头道。

    “王大人,工匠并非仅仅只会打铁,往后可以多种培养,涉及到民生都可以。”

    顾锦年出声。

    他无法去解释太多,在王启新眼中,工匠可能只是打铁的那种,可实际上顾锦年认为的工匠,是多元化发展,以后什么赚钱,就做什么。

    反正都是手艺活,各种各样的都培养一下,自然而然会有商人请工匠干活。

    甚至那个时候,朝廷给的银子,人家都看不上。

    “老夫明白了。”

    王启新点了点头,倒不是真明白,纯粹就是相信顾锦年。

    “那这银子该怎么弄啊?”

    “侯爷?”

    既然选择第三种,接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银子了。

    六十万万两白银,一分都不能少。

    搞个新城,还有管一群人的吃喝拉撒,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再等一个月。”

    “一个月后,大夏不夜城将会彻底影响全国,那个时候,就可以派人与七十二郡的郡守商谈建不夜城的事情。”

    顾锦年出声。

    银子他不担心,等一个月后,大夏不夜城就要开连锁了,而且顾锦年不打算小打小闹,京都不夜城的情况摆在这里。

    每天都是人满为患,甚至批的地还是小了一些。

    “七十二郡都建不夜城?”

    “侯爷,也不是说每个郡都如此繁华啊?”

    后者开口,看向顾锦年,他知道大夏不夜城迟早要开连锁分城,只是没想到顾锦年一口气开设这么多。

    “一郡之地,不可能养不活一座不夜城。”

    “而且所有不夜城土地面积,必须要是京都不夜城的两倍之大。”

    “王大人放心,做生意这块,本侯心里有数。”

    顾锦年澹澹出声,这句话彻底让王启新闭嘴了。

    因为没说错啊,之前所有人都不看好,可问题是顾锦年不但做好了,而且做的超乎想象。

    很快,王启新离开。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异香 洪荒之青虚 长生 我师叔是林正英 逐道长青 诡异降临 仙宫 修仙:我能听到附近传闻 聊斋大圣人 小狐妃,太凶萌 一渣到底[快穿] 大夏文圣 蛆蝇尸海剑 纯阳 穿越封神我成了纣王 仙人消失之后 在九叔世界修仙 洪荒之圣道煌煌 剑来 洪荒之立教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