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五十七章:千古第一阳谋,推恩令!计定,斩宁王!【求月票】(第 3/4 页)

    “射阳侯?”

    永盛大帝反反复复咀嚼着个名字,他心中思索着一些事情。

    过了一会。

    永盛大帝眼神当中流露出精芒,一瞬间仿佛想到了,其目光不由落在顾锦年身上。

    很显然,永盛大帝的猜想与顾锦年一般,猜到了是谁在朝堂当中搞事。

    “该死。”

    “当真是,天大的胆子。”

    半响后,永盛大帝想的更加仔细,他知道的信息比顾锦年更多,所以前因后果,在他面前瞬间浮现,并且他还猜想到了许多事情。

    养心殿内。

    顾锦年表现的很平静。

    等永盛大帝猜想完后,顾锦年这才开口出声。

    “陛下。”

    “如今西北之境,百姓受苦,自落龙原一战后,匈奴国短暂时间内,是无法对我大夏王朝产生威胁,陛下可以出手了,将此事彻查清楚,也可掌控西北二境。”

    顾锦年出声,这声音略带诱惑。

    的确。

    如今大夏王朝的外患,已经被顾锦年解决了。

    现在就剩下一个问题,那就是内忧。

    百姓生计这个东西,先放在一旁,权力斗争才是核心,想要让王朝欣欣向上,就必须要完成中央集权,一但大权在手,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就是天大的好事。

    圣旨之下,谁敢不从?

    而内部最大的忧虑是什么?不就是西北二境的问题,宁王和祁林王,虎视眈眈,祁林王还好说一点,只是跟宁王关系好,但没有造反的痕迹。

    可宁王之心,路人皆知。

    只不过,宁王毕竟是最大的从龙之臣,而且本身底蕴就强,真要跟宁王厮杀,说实话内部必然乱成一团。

    内部乱其实不怕什么,怕就怕内乱的时候,外患就出现了。

    所以,大夏王朝对宁王的政策很简单。

    熬。

    活活把宁王熬死。

    造反也不是想造反就造反的,毕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少一样都会失败。

    除非宁王奔着我当不当皇帝无所谓,就是要恶心一把你永盛,不然的话,宁王想要造反,必须要养精蓄锐,发动舆论,找准时机出手。

    否则,就别想了。

    所以,杀李冷秋不是一件好事。

    给了宁王一个造反机会。

    现在这个杀民充匪,的的确确是一个千载之机,如果抓住这点,将所有罪证拿出来,公之于众,宁王必然失去民心。

    一但坐实罪名,到时候就算宁王想造反也难。

    所以对永盛大帝来说,不动心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不过永盛大帝还是叹了口气。

    “锦年,西北的事情,没有想象中这般简单。”

    “即便是朕彻查到底,查出这件事情跟宁王有关系,又能如何?无非是逼他直接造反。”

    “他大可对外宣称,是朕想要杀他,所以随便找了个理由。”

    永盛大帝出声,他是很心动,但他更加明白的是,到了宁王这个级别,你给他定罪或者不定罪都没有任何作用。

    百姓们到底信不信是一个问题,能不能找到证据又是一个问题。

    没造过反的人可能不理解,但对于造反过的人来说,永盛大帝可是清楚的很。

    只要舆论不是一面倒的,就可以造反。

    一面倒才是真正的可怕,利用人的同情心就足够了。

    毕竟造反这种事情,说句不好听的话,老百姓是不希望发生,但发生了又有什么能力去阻止?

    只能希望快点打完,不管谁赢,安顿下来就好。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朝廷思来想去,最终的决定就是熬。

    熬死宁王。

    “臣明白。”

    “不过,只要陛下彻查此事,臣有办法彻底解决藩王之乱。”

    顾锦年淡淡出声,眼神当中充满着笃定。

    “彻底解决藩王之乱?”

    “锦年?你在说什么?”

    “这可不兴胡说。”

    这回,永盛大帝坐不住了。

    本以为顾锦年是因为宁王的事情,从而产生愤怒,却没想到顾锦年居然说能彻底解决藩王之乱?

    藩王之乱,可是大夏王朝最大的麻烦,如果可以解决的话,后世都可效仿,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永盛大帝望着顾锦年,眼睛都直了。

    “陛下。”

    “臣有一计,名为推恩令。”

    顾锦年出声。

    他道出自己的想法。

    藩王之乱,无非就是封地集权,成为土皇帝,类似于诸侯国。

    大夏太祖当下分封国土,让后代子孙镇守,无非就想着自家人管好自己事。

    有私心这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但错就错在,自己人身上。

    对于儒道来说,只要皇帝不是外人,无非是大儿子上位或者小儿子上位,碰到忠良之臣,宁死不屈,可大部分官员或者读书人,怎可能有这样的风骨?

    顾锦年都不一定有这样的风骨。

    而对于太祖来说,他肯定是考虑过藩王的祸乱,但太祖也是人,说到底即便真发生了他不愿意看到的画面,可王朝还是他们李家的啊。

    既然是李家的,又能说什么?

    退一步说,能被自家人造反,那也证明这个皇帝没用,与其落在外人手中,还不如肥水不流外人田。

    顾锦年完全有理由相信,太祖当年就是这个想法。

    当然也设置了诸多限制,什么藩王不能随便入京,入京就是谋逆大罪。

    可这些东西都没用,在真正造反者面前,总能找到一些文字漏洞。

    只是推恩令不一样。

    推恩令,可以有效解决藩王之乱。

    “推恩令?”

    “快细细说来。”

    永盛大帝完全就是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他望着顾锦年,期待着这个推恩令。

    “陛下。”

    “此计极其简单。”

    “只需要陛下发布一道圣旨,从今往后,废除藩王长幼之分,长子继承五成家产,包括爵位,而次子继承其余五成家产,外加上也可封爵。”

    “扶持幼子与庶出,认可对方,不出二十年,大夏境内再无独权之王。”

    “只不过,此计想要彻底平下藩王之乱,陛下必须要做三件事情。”

    顾锦年出声,道出推恩令的内容。

    推恩令乃是千古第一阳谋,内容也十分简单,甚至只要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这计谋歹毒在何处。

    封建社会之中,一般都是传长不传幼,宁王死后,宁王的儿子,也就是李冷秋可继承宁王王称,所有的兵马全部由李冷秋掌控。

    至于李冷心,就什么都没了,至少朝廷不会给任何加封,但家庭关系好,李冷秋也会给予一些赏赐,相当于分一小部分家产给对方。

    这还算是家庭和睦。

    要是家庭不和睦,基本上就是养着你,或者让你去打点一下生意就差不多了。

    让你这辈子荣华富贵已经算是很对得起你。

    碰到一些狠茬子,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该杀的杀,该囚禁的囚禁,该送出去联姻的联姻,一点都不含糊。

    你没有任何权力说话。

    自然而然,除长子之外,其余权贵的后代,一个个都不满,但不满又能如何?

    只能低头装死。

    可若是朝廷下达一道圣旨,那就由不得这些藩王怎么想了。

    除了宁王这种,其他藩王权贵,谁不生个十几个儿子?有些能力强的王侯,生上百个后人都不足为奇。

    朝廷下达圣旨,算是给他们撑腰,等老头子一死,就可以名正言顺争夺家产了。

    包括他们的娘亲,也会竭尽全力去争夺家产,你要是不给?那我就进京告状。

    朝廷来收拾你。

    什么?你们这些长子都不服?联合起来想要造反?

    没问题,造反成本多大?你手下将士愿意带着全家老小陪你一起造反吗?

    成功了还好说,没成功你全家都要死光啊。

    这个时候,二公子三公子四公子,二夫人,三夫人,四夫人纷纷出面,来到这些本就内心摇摆不定的将士面前说上一句。

    你何必造反呢?要不这样,你直接把大公子抓走,咱们一起合伙,让你往上走一走?

    一听这话,有几个人能顶住?

    就算这个属下忠心耿耿,那行,直接去找副将军。

    兄弟,想转正不?

    一句话的事情。

    一切都是利益,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皇帝不给下面人好处,照样被反。

    如果群臣没有权力,皇帝独揽大权,什么事情亲力亲为,眼中容不得一丁点沙子,认真搞三年,搁普通世界,不是暴毙就是溺亡。

    放这个世界,估计也差不到哪里去。

    扪心自问,整个大夏王朝所有权贵阶级,有几个没享受权贵福利?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仙逆 剑来 诡异降临 异香 知北游 洪荒之青虚 洪荒之截教仙童 仙府道途 从杀猪开始修仙 我的老婆是空姐 农门悍妻 我能看到隐藏机缘 从笑傲开始的江湖路 从县令开始的签到生活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九转混沌诀 不聊斋 惟我独仙 帝国第一纨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