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三十九章:弱国无外交,尊严只在刀锋之上,顾锦年赴边境(第 3/4 页)

    永盛大帝开口,询问顾锦年。

    “陛下。”

    “臣的想法很简单,既然有人说了,臣认为必须要暗中调查。”

    “如若当真有如此恶劣之事,无论是谁,该杀就杀。”

    “如若只是假消息,乱传消息者,受严惩,同时也是一件好事。”

    “臣自然不希望大夏王朝会有这种事情发生。”

    “但臣还是希望陛下,能够彻查一番。”

    顾锦年出声,这就是他的想法。

    不管如何,查一查总比什么都不做好。

    “好。”

    “此事全权交由你来负责。”

    “如若当真有这种事情,幕后之人,无论是谁,格杀勿论。”

    “倘若没有,也要严惩风言风语之人。”

    永盛大帝直接答应下来了。

    他是希望没有的。

    “遵旨。”

    顾锦年也不啰嗦。

    既然皇帝授权了,那自己就暗中调查即可。

    当然至于风言风语之人,也就是徐建,顾锦年不认为徐建敢乱说话,如若不是杀民充匪,仅仅只是有权贵乱来。

    顾锦年也会处理,至于这个徐建,也不会给予惩罚。

    很快,永盛大帝开口,让六部尚书以及宰相李善,齐齐入内。

    走进大殿后。

    几人恭敬喊了一声吾皇万岁。

    随后,礼部尚书的声音响起。

    “陛下。”

    “此番三朝会谈已经结束,臣公文已呈现,还请陛下定夺。”

    杨开很直接,询问永盛大帝的意见。

    “诸位爱卿有何想法?”

    永盛大帝不着急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而是询问众人的意思。

    “陛下,臣认为,此次和谈,匈奴国没有半点诚意,臣请求陛下,直接宣战匈奴。”

    兵部尚书赵益阳开口,打仗这种事情,兵部可不怂,上下想法一致,开打就好。

    “臣附议。”

    工部尚书王启新跟着开口,同意兵部的想法。

    可吏部尚书胡庸却摇了摇头。

    “陛下,臣认为不妥,既然有和谈的机会,为何放弃?”

    “边境若是开战,对大夏王朝来说,并非是一件好事。”

    胡庸不同意这个观点。

    “臣认为胡尚书所言极是,国库并无太多存银,倘若开战,必须要增加百姓赋税,而且绝非是一两年便可减赋。”

    “臣仔细算过,匈奴国索要价格虽有些过分,可白银若是给予三万万两,矿山收回一半,至于大夏龙炮一门不给,再修改史书,可以谈和。”

    户部尚书何言道出自己的想法,他的想法很直接,没银子,最好别打仗,而且仔细算过,这个条件谈和,大夏不亏。

    眼下众尚书都说出自己的意见。

    唯独李善与杨开没有说什么,杨开不说倒也正常,他是礼部尚书,他的抉择很重要,可以等到最后说。

    “李相何意?”

    永盛大帝看向李善,好奇问道。

    “回陛下。”

    “臣认为,此番和谈,的确可以,银两方面其实臣认为不需要给,大夏国库空虚,银子不能给。”

    “至于矿山,大夏境内也不缺矿山,这个可以让出去,大夏龙炮乃我大夏国本,自然不可给予。”

    “这史书修改,不是什么大问题,倘若匈奴国能接受这个条件的话,臣认为可以和谈,对我大夏来说,是一件好事。”

    李善开口,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不给银子,给矿山,大炮不给,但同意修改史书。

    相当于是讨价还价了。

    一番话说的也没问题。

    永盛大帝将目光看向杨开道。

    “杨爱卿何意?”

    他直接询问。

    “回陛下。”

    “臣认可世子殿下所言。”

    杨开朝着永盛大帝一拜,随后道出这句话。

    这句话意思很简单,顾锦年代表礼部。

    “陛下,臣认为,直接宣战为上策,没有和谈之说,今日一退,他日还要退。”

    “大夏王朝虽国库空虚,可底蕴依在,十三年前的仇,也该报了。”

    顾锦年态度坚决。

    求和?

    不可能求和的。

    “世子殿下所言不妥。”

    然而,李善的声音响起。

    “世子殿下。”

    “开战固然能提升我大夏国威,可并非是说,和谈便是耻辱。”

    “世子殿下乃是镇国公之后,也知道将士们有多辛苦。”

    “自古以来,王朝开战,便是血流成河,尸骨如山,此番扶罗王朝与大金王朝在背后参与。”

    “如若大夏当战宣战,两大王朝也必然会在暗中援助匈奴国,到时候只怕要付出十万,乃至于二十万将士的生命,才能夺回十二城。”

    “这十万甚至是二十万将士的生命,是银两可以换回来的吗?是区区几座矿山能换回来的吗?”

    “至于修改史书,百年之后,再修改回来,也不是什么大事。”

    李善出声,反驳了顾锦年的提议。

    在场所有人谁不知道,顾锦年现在就是永盛大帝面前的大红人。

    他们七个人加起来说的话,可能还没有顾锦年一个人重要,自然而然,李善要出面打断。

    “死在战场上,是大夏将士的最高荣誉。”

    最先开口的是赵益阳,他乃兵部尚书,这天下怎可能有议和的兵部?

    “沙场战死,可谓是虽死犹荣。”

    王启新也跟着开口。

    “战死沙场是一件好事。”

    “但终究只是一时愤怒。”

    “二十万条将士生命,换来十二城,看似悲壮,可这背后牵扯利益多少?”

    “二十万将士的抚恤金,足够让国库三年不得分文,百姓赋税增重,家中长子战死,所带来的影响,无比可怕。”

    “甚至这仅仅只是我等的猜想,万一战况并无想象中那般美好,谁能负责?”

    何言出声了。

    身为户部尚书,他深深的知道,一场战争会带来多大的损失。

    边境十二城,没有任何利益可取。

    或者是说,对比二十万条生命来说,边境十二城不值。

    再说难听点的话,匈奴国索要的条件并不多,如果能换二十万条将士生命,极其赚。

    “何尚书。”

    “你方才所言,下官都明白。”

    “下官也知道,这场战争无论输赢对大夏王朝来说,都有麻烦。”

    “可这一仗,不能只看利益。”

    “大夏王朝需要打一仗,重振国威之外,也要让天下人看一看大夏的傲气。”

    “这个时候,若答应和谈,是懦弱的表现。”

    顾锦年无比认真道。

    并非是他一时热血,也并非是顾锦年不动脑子,他也知道二十万条将士的生命意味着什么。

    可顾锦年更加明白,一个王朝不仅仅只要经济,国威更重要。

    不打一仗,如何体现大夏王朝的国威?

    这一仗若是打赢,可以提高整个大夏王朝的士气,也可以得到国运加持。

    跟利益无关。

    而是国之威严。

    “天真。”

    终于,李善的声音有些愤怒了。

    他望着顾锦年,说出这两个字来。

    “你乃镇国公之后,也去过军营,镇国公一定与你说过,战争之苦。”

    “老夫也看过你写诗,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老夫一直认为,你心系天下,知晓百姓疾苦。”

    “却没想到,你居然能说出这样的话。”

    “为了面子之争,竟说出如此天真之言。”

    “将士战死,的确是他们的荣耀,可无故的战死,是什么荣耀?”

    李善开口。

    他意见很大,不希望发动战争。

    站在利益上,看待一切。

    “弱国无外交。”

    “尊严只在刀锋之上。”

    “天下没有靠议和议出来的王朝。”

    “这一仗,必须要打。”

    “除非匈奴国愿赔偿我大夏王朝,否则寸步不让。”

    顾锦年也恼了。

    他如此坚持要打仗的原因,就是因为这句话。

    一个王朝的尊严。

    是靠议和议出来的吗?

    靠的是大国战争。

    靠的是无畏牺牲。

    靠的是铁血手段。

    议和?

    说好听点叫做议和,说难听点是什么?就是服软。

    “尊严只在刀锋之上,世子殿下所言极是。”

    赵益阳眼中一亮,他完全赞同顾锦年说的这句话。

    杨开都不由深深感慨。

    “弱国无外交。”

    这一句话,将礼部的一切全部道出来了。

    “世子殿下。”

    “李相所言无错。”

    “有时候世子殿下太意气用事了。”

    何言感慨一声,他认可顾锦年这些话,但对于这件事情,他不认可。

    “陛下,臣恳请陛下,派臣前去议和。”

    “臣有信心,解决银两等等问题。”

    李善也不废话了,直接请陛下任命。

    他去议和。

    到了这个地步,矛盾瞬间达到顶峰。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仙逆 剑来 诡异降临 异香 知北游 洪荒之青虚 洪荒之截教仙童 仙府道途 从杀猪开始修仙 我的老婆是空姐 农门悍妻 我能看到隐藏机缘 从笑傲开始的江湖路 从县令开始的签到生活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九转混沌诀 不聊斋 惟我独仙 帝国第一纨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