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八十六章:要打仗了?顾锦年落水之事,真相大白?(第 3/4 页)

    “如今永盛年间,百官俸禄竟还是按照前朝标准而来,如此下去,必滋养无数贪官污吏。”

    “与其花银打仗,倒不如提高百官俸禄,从而有效为民造福,长久之下,必定获十倍回报。”

    胡庸也跟着开口,他拒绝打仗,更希望的是,提高百官俸禄。

    的确。

    太祖时期,百官俸禄极低,如今到了永盛这一年,俸禄也只是增长了十之二三。

    大夏官员那里扛得住?他们还好,最起码能到这个地位,不缺口饭吃,各地一些大官也不差,有养廉银在,倒也不缺。

    只是那些寻常官员就苦了,他们可没有什么养廉银,每个月俸禄三两左右,好一点的五两银子。

    这不是逼着这些官吏贪污吗?

    所以提高官吏俸禄,也算是一件大事。

    “官员俸禄之事,还是要慎重考虑。”

    “不过,与其拿去打仗,老夫宁可提升官员俸禄。”

    何言开口,他其实不太同意,毕竟这官员俸禄一但提高了,那就不是一件小事,年年月月都要有,还不能降。

    这笔开支可不小。

    大夏王朝,底层官员不少,抛开一些不在范围内的,譬如说牢狱这种官员,完全就不需要朝廷来管,当地府衙会自行处理。

    而需要增银的官吏,可是一笔天文数字,至少要占据大夏王朝四分之一的税收,甚至只多不少。

    毕竟一旦增加俸禄,谁不心动?有钱都心动,反正朝廷的银子,不要白不要。

    几人言论,说来说去无非意见很简单。

    不想打仗。

    李善算是听明白了。

    “行了。”

    “诸位,本相也听明白了,既然都不愿意打仗,那就好好劝阻陛下。”

    “想来陛下也能明白我等苦心。”

    “时辰不早了,诸位歇息吧。”

    “胡大人,本相有些事情,要与你洽谈。”

    李善开口,倒也直接,既然大家都不愿意,那我也跟着大家一起走。

    不过他临走时,特意让胡庸留下。

    “相爷早些歇息,我等告退。”

    几人没有啰嗦,纷纷起身,留下胡庸做什么,他们不知道,但与他们无关。

    等众人走后。

    房内。

    李善从怀中取出一份折子。

    “胡尚书,大夏诗会结束,京察就要开始了,老夫也有些门生,时常传来一些话语。”

    “这名单之上的人,多多少少有些问题,胡尚书要严查一二,倘若当真有问题,不可放过,若没有问题,也不能冤枉好人。”

    李善缓缓出声。

    而胡庸接过折子,但眼神没有任何一丝怪异,而是一脸严肃道。

    “下官明白,请相爷放心,下官必定好好严查,若当真有不良之事,也必然严查到底。”

    胡庸缓缓出声,而后将折子打开,密密麻麻有数百个名字,来自大夏各地郡府。

    官职都不大,但都是正职。

    名单第一个,是云乡县县令王智。

    不是什么大官,但都是正职,管控一县之地。

    很明显,李善是在安插自己的人,什么门生不门生,无非就是借京察之事,将外来人剔除,安插自己人在里面。

    毕竟云乡县县令被贬了,那谁能上去?朝廷也不会吃饱没事干,空降个县令过去。

    往往都是让二把手替补,当然若是京都中有人运作,那就不一样。

    只不过,再大的运作能力,比得上相爷这份名单?

    “恩,记住,一定要彻查清楚,做错了,该罚则罚,若无错,也决不可乱来。”

    “本相这些门生,所言之事,也不一定是真。”

    李善无比认真道,十分严肃,绝对不留下任何一点把柄。

    他身为宰相,关心一下京察,这没什么大问题,而且门生又多,得到了不少消息。

    觉得这些人有问题,让吏部好好查一查,更没什么大问题了。

    至于有没有什么过错?

    那这个还不是吏部一句话的事情,真要按照规矩来走,还挑不出你的刺?

    “请相爷放心,下官做事,一向严格谨慎。”

    胡庸认真开口。

    这话也不假,虽然是相爷开口,可自己还是要亲自彻查一下,真有问题,那就卖给相爷一个面子。

    自己也能得人情。

    可要是人家没什么大问题,你非要搞人家,这可不行,虽然你是我上司,可你让我做这种事情,一但东窗事发,死的可就是自己啊。

    没必要拿前程去换一个人情。

    “好。”

    “胡庸,本相一直器重于你,再过几年,本相也要告老还乡了,你比我小十岁有足,未来可期啊。”

    李善笑了笑,而后还拍了拍胡庸的肩膀。

    “行了,老夫先去歇息,你早点回去,明日还要参加盛会。”

    李善不多说什么了。

    “相爷言重。”

    “下官告退。”

    胡庸没有废话,缓缓倒退,离开了大堂内。

    而随着胡庸的离开。

    李善则望着茶杯,不知在思考什么。

    此时。

    镇国公府内。

    国公书房。

    顾锦年的父亲,顾千舟正站在书房内,看着老爷子。

    “告知兵部尚书,准备起草北伐之事。”

    “大夏诗会结束后,立刻上奏,让所有武官联名,借此机会,北伐征战。”

    顾老爷子的声音很平静。

    在书房火烛之下,面容显得严肃无比。

    而随着此话一说,顾千舟有些皱眉了。

    “爹,北伐之事,关乎大夏之变局,锦年诗成千古,削匈奴国运,这是好事,可若是直接发兵,大夏王朝国库并不充盈。”

    “朝内朝外,都缺银两,当真开战,并非是件好事啊。”

    顾千舟开口。

    他是武将一脉,可他更加知道的是,眼下的局势,不容开战。

    没银子拿什么开战啊?

    “无论陛下开战还是不开战,这不是重要的。”

    “只需要提出即可,把局搅乱了,敌人就会出现。”

    顾老爷子澹澹开口,他并不在意大夏王朝开战。

    而是要主动搅局。

    “爹?您什么意思啊?”

    顾千舟有些好奇,他望着老爷子,实在是不明白这话什么意思。

    搅局?

    搅什么局?

    “匈奴国运被削,陛下今日所作所为,明显是支持锦年,那帮读书人必然会联想到陛下可能会与匈奴国宣战。”

    “可大夏国库有银,但无战争之银,只是如若陛下真要征战,到也不是不行,只是没有这个必要。”

    “让兵部尚书出面,主动提起,大夏诗会之后,朝廷必然围绕此事,争吵不休。”

    “谁吵的最凶。”

    “谁就最有问题。”

    “锦年落水之事,也就真相大白了。”

    顾老爷子喝了口茶,显得无比平静道。

    可这话,在顾千舟耳中听起来,如同惊天霹雳一般。

    锦年落水之事?真相大白?

    “爹,您的意思是说,是自己人将锦年推下水的?”

    顾千舟咽了口唾沫,望着自己的父亲,如此问道。

    “恩。”

    老爷子点了点头。

    “这怎么可能?”

    “他们动锦年作甚?”

    顾千舟皱紧眉头,觉得根本不可能,都是武将一脉,锦年死了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国公暴怒?跟皇帝闹翻?然后呢?

    然后呢?

    而且顾家也不会这么蠢,直接跟皇帝闹翻,反而会用其他方式,让皇帝严查到底。

    甚至如果老爷子选择隐退半步,那顾家地位将会更加稳固。

    反正顾家不可能造反。

    那么杀锦年的目的是什么?

    “很难与你解释。”

    “这帮文官不可能对锦年下手,他们不敢,也没有必要。”

    “就算顾家倒了,难道不会有第二个顾家?”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异香 剑来 彼岸之主 仙逆 大夏文圣 武圣! 玄鉴仙族 不朽凡人 神话之后 中州录 仙父 谋局 志怪书 低调在修仙世界 小狐妃,太凶萌 过河卒 最强兵王混花都 一渣到底[快穿] 飞剑问道 修仙从摆地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