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将宰相李善,扣押天牢,明日处斩,夷九族【求月票】(第 2/4 页)
何言开口,满是无奈。
想法是好,但不现实啊,老百姓又不傻,捐点银子差不多了,不可能千里迢迢跑去赈灾啊。
“朕明白。”
“朕的意思是说,许诺金银,等到朝廷税收回来,再给予补发。”
永盛大帝又不傻,让百姓白干活肯定没人愿意啊,但银子大夏王朝现在是没有,可以后不见地没有啊。
此言一出,户部尚书何言不由微微沉思一番。
“陛下,这个方法倒不是不行,只是即便是按照这个思路去做,敢问陛下,何时能补发?”
何言出声,询问永盛大帝。
“一年吧。”
永盛大帝道出一个时间期限,但此话一说,何言又无奈的摇了摇头。
“一年实在是有些太漫长,只怕百姓们不会答应,而且容易引来恐慌,万一兑现不了,不是一件好事。”
“请陛下三思。”
何言开口,一年的时间太长了,这不太好处理,相当于拖人一年俸禄,谁愿意啊?
即便是朝廷答应,那又如何?银子这玩意,到手才是王道,其他都没有任何意义。
“一年都等不了吗?”
这回永盛大帝有点恼怒了。
“陛下,一年时间的确有些久远,主要是夜长梦多,百姓们也提心吊胆,万一有人在此期间散播谣言,对朝廷不利。”
胡庸出声,给予解答。
听到这话,永盛大帝微微沉默。
大殿内也安静下来了。
“陛下。”
“臣,有建议。”
此时此刻,一道声音响起,是李善的声音。
不知道为何,自从李善前往江中郡回来后,就比较寡言,以往这种事情,应当是李善出面的,可现在他基本上不说什么。
而且很多事情,永盛大帝也没有与李善说什么了。
随着李善开口。
永盛大帝只是简简单单看了李善一眼,也只是看了一眼,使得大殿更加安静。
正常来说,永盛大帝应当让李善说说计划,可这特意看了一眼,还不给予回答,就让人感觉有些古怪了。
只不过李善并没有尴尬,也没有显得手无举措,而是静静立在大殿之下,等待着永盛大帝开口。
“说吧。”
过了一会,永盛大帝这才开口,让对方说出计划。
“回陛下。”
“臣认为,绝大部分人力还是主攻陇西郡,胡庸大人所言无错,解决陇西郡意义很大,快一点的话,半年之内若能妥善处理,也可振奋军民一心。”
“而东林郡与南越郡之事,的确可以让百姓前去,但一年一结有些漫长,三月一结,臣认为妥当。”
李善开口,给予方桉。
“三月一结,可赋税下个月开始,按照预计计划,不会太多,支撑一次是没太大问题,往后该怎么办?”
何言皱眉,他不太同意这个事情。
陇西郡,南越郡,东林郡,江中郡,税收是交不上来的。
之前的江宁郡也是如此,目前还是免税期间,能征到手的又有多少?
三个月一结,听起来不错,可最多只能结一个月,其他的银子只能拖着,不可能把人骗过去,然后耍流氓吧?
要是非常时期,那也就算了。
现在大夏王朝蒸蒸日上,你这样一搞,谁答应啊?
“可以向商人借银,暂时渡过难关,绿洲之事,这些商人自然也知晓大夏王朝未来之发展会是如此,若能在此时给予援手,朝廷也不会亏待他们。”
李善开口,如此说道。
而听到向商人借银这件事情,永盛大帝却略微沉默,因为顾锦年也说过这样的话。
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
但提到商人,刑部尚书的声音不由响起。
“陛下,此次天灾,臣听闻大夏境内有诸多商会并没有捐赠银两,陛下可知江南一带,无数富商总共捐银多少吗?”
刑部尚书开口,望着永盛大帝。
不提商人还好,一提商人刑部尚书就忍不住开口了。
“捐银多少?”
永盛大帝微微皱眉,同时将目光看向对方。
“那就要问何言何大人了。”
对方望着何言。
这回永盛大帝将目光看向何言,略微做好了一些心理准备。
感受到永盛大帝的目光,何言也只能低着头,稍稍开口。
“共计,十三万两白银。”
何言出声。
十三万两白银,这不算少。
但对于一个江南所有商会来说,这十三万两白银,还真是打脸啊。
狠狠的给大夏王朝一个巴掌啊。
江南一带,有多少商会可能没人知道,但没有一万也有七千,整个江南一带,人口数量就接近三万万人,毕竟江南是六个郡加起来的统称。
最繁华的自然是江南郡了。
硕大一个江南郡,居然只给了十三万两白银,就按照五千商会来说,差不多一家给二十六两银子。
“呵。”
“听闻江南一带的富商,吃顿饭至少要有七十二道菜,不比朕差,一个商会出二十六两银子,比得过一顿饭钱吗?”
“厉害,当真是厉害啊。”
永盛大帝的目光有些冰冷了。
这还真是厉害。
很显然,不是这些商人蠢,而是这些商人太聪明了,大夏天灾发生,只怕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如何面对内乱。
他们认为大夏王朝必然要亡国,所以银子攥在手中,从而一点脸面都不给。
不然的话,正常而言,也不会犯这等错事。
“那就下一道旨。”
“何爱卿,让大夏商会募捐也好,朝廷借银也罢,总而言之,这件事情必须要解决。”
“迁徙绿洲之事,由礼部,吏部,还有兵部,刑部一同处理,五洲内必须迁徙千万人,于明年内完成。”
永盛大帝开口,下达了旨意。
同意他们说的方桉,先主攻陇西郡,让百姓去东林郡和南越郡帮忙,不说正儿八经解决事情,缓一缓灾情都好。
其他的事情,其他再说。
“臣等领旨。”
众臣纷纷开口,永盛大帝都确定了,他们也就没什么好说的。
不过,就在此时,胡庸的声音继续响起。
“陛下。”
“臣还有一事启奏,此事与文景先生有关。”
胡庸开口,望着永盛大帝道。
“何事?”
永盛大帝询问。
“陛下,大夏天灾之时,有两位大夏俊杰,取出族内圣人经文,挽救大夏苍生,虽作用不大,但心意极诚,这二人吏部已经调查清楚,是大夏人士,土生土长,自幼跟随大儒潜心读书,如今二人请缨,想要入朝为官,但因身无功名,故而请示陛下。”
胡庸开口,道出这件事情来。
提到这件事情,永盛大帝大致想起这二人了。
“是李若渝和陆成言二人对吧?”
永盛大帝问道。
“回圣上,是。”
胡庸点了点头。
提到这二人,永盛大帝倒是有些满意。
“他们二人倒是不错,大夏天灾之时,虽最终是锦年挽救大夏苍生,但他们二人也有赤子之心,更是取出两卷圣书,这很不错,值得表彰。”
“胡爱卿何意?”
永盛大帝表赞了二人,因为的确没得说,关键时刻,他们二人出手,虽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但两卷圣人经文,再加上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这一点就很不错。
所以赐官不是什么大事,但具体是什么职位,还是要商议一下。
“陛下。”
“臣认为,二人皆是大儒,年纪轻轻,便有如此成就,当真极好,再者也有忠君报国之心,又为大夏王朝出过力,应当表率,官职的话,恰好户部缺两个员外郎,倒不如让他去户部任职?”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