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九十八章:帝王之怒,罢黜百官,囚禁宰相,朝野动荡【求月票】(第 2/4 页)

    只是李善没有一点后悔,而是望着众人道。

    “若设东厂,朝纲崩坏,文武皆死。”

    他只是一句话,告诫众人。

    因为他知道,这些人慌了,也有些怕了,可他更加清楚的是,东厂的设立,绝对是一把随时可能落下来的刀。

    文武百官将没有任何话语权了。

    可以允许皇帝权力最大,但皇帝想要拥有所有权力,这也是不行的,容易诞生昏君暴君。

    所以东厂之事,他绝不同意,也告诫众人,不要乱了阵脚。

    听到这话,百官沉默。

    他们明白李善的意思,可也不想跟皇帝闹的这么僵啊。

    一时之间,陷入两难之境。

    但所有人都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李善彻底将皇帝得罪死了。

    而与此同时。

    皇宫之外。

    整个京都早已经陷入一片喜庆当中了。

    顾锦年今日拒绝和亲,为大夏王朝立言,陛下封侯设宴,又大赦天下,这如何不是一件值得喜庆之事?

    如今街道之上,无论是民间百姓还是读书人,都在夸赞顾锦年今日所作所为。

    文人作诗,歌颂顾锦年,百姓更是不断夸赞顾锦年这些日子来的所作所为。

    而且各大戏院也在第一时间请来一些读书人撰写戏本,就是将今日之事,写成戏文。

    原因很简单,无论是京都天桥的普通戏班子,还是一些大院戏班,已经排演好了顾锦年为民伸冤的戏码。

    场场爆满,百姓也好,读书人也罢,一些商贾也爱看,情到深处,更是引来一众叫好,打赏连连。

    对于戏园子来说,顾锦年简直是一块宝贝,活脱脱的大宝贝啊。

    而这种事情,不会被管制,毕竟也是间接性扩大顾锦年的声望,并且不仅仅是京都如此,为民伸冤的戏码,早已经传遍大夏王朝所有戏班子。

    京都火的东西,也相应会传到其他郡府当中。

    如今为国立言,更不是一件小事啊。

    不过对比京都的热闹。

    大金王朝与扶罗王朝,也在三个时辰后,得到了消息。

    此时此刻。

    大金王朝。

    皇宫当中。

    一名老者端坐在龙椅上,听着太监传递的消息,眉头一直紧皱。

    “大皇帝。”

    “匈奴国已差人送来书信,希望大金王朝能出面处理此事。”

    老太监开口,望着这位大金皇帝,如此说道。

    龙椅上。

    大金皇帝沉默不语,年迈的面容上,尽是平静。

    过了良久,他的声音响起。

    “让匈奴王调查清楚,大夏王朝是如何识破窃取国运之事。”

    “再让大金的人,打听这方面的消息。”

    “告诉匈奴国,倘若大夏王朝当真与匈奴开战,大金王朝会出面调和,简单交锋,大金不会出面,倘若涉及十二城,大金王朝会援助部分。”

    “只要大夏王朝不入侵匈奴国真正领土,大金王朝也无法与大夏王朝宣战。”

    “让他自己做好准备。”

    大金皇帝这般说道。

    这是他的态度也是他的想法。

    两国交战,大金王朝可以出面调和,但也仅仅只是出面调和,告知对方自己在关注即可。

    如果真打起来了,不涉及十二城,大金王朝也无法过多援助,换句话来说,大夏王朝也有自己国家面子,总不可能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就当没事吧?

    王朝之间也要互相考虑,这是体面问题。

    虽然大金王朝是希望大夏王朝发展不起来,可有些事情不能太过,大国之争不能太过于尖锐,必须要慢慢来,想要一下子把对方搞垮,这不可能。

    反而会惹来针对。

    说句不好听的话,既然我过不下去了,谁搞我我就让谁死。

    就是这个心态,谁顶得住?

    “遵旨。”

    老太监开口,应了下来。

    紧接着大金皇帝再度开口。

    “大金书院如今怎样了?”

    大金皇帝询问道。

    “回陛下,有苏先生在,一切稳定,我大金才子也多了不少,等到四海诗会之时,必然会大放光彩。”

    老太监笑着开口,如此夸赞道。

    “四海诗会不算什么,只是诗会罢了,而且大夏有了一个顾锦年,任何诗会只怕都比不过他。”

    “这次大夏诗会,大金也没有派什么真正的才子前去。”

    “稷下学宫盛典才是真正重要,告诉苏先生,让他稍稍要加急一些,稷下学宫盛典格外重要,学术之争,文道之争才是大金学子主要的战场。”

    “诗会?再好也不过是一些旁门左道,学术才是王道。”

    大金皇帝神色严肃道。

    四海诗会比大夏诗会更加隆重,可在大金皇帝面前,这不算什么东西,儒道最重要的是学术之争,这才是关键。

    你会吟诗有什么用?旁门左道之术罢了。

    “遵旨。”

    老太监开口,紧接着缓缓离开大殿。

    待老太监走后。

    大金皇帝依旧坐在龙椅上,不知道在沉思什么。

    而后大殿外,走来一道身影,是十二皇子,他直接走进。

    等入殿后,直接将殿门关闭。

    “儿臣叩见父皇。”

    “愿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是大金十二皇子。

    前往大夏参加诗会的十二皇子,

    “十二,如何评价这个顾锦年?对大金有无威胁?”

    大金皇帝语气平静,不过目光却蕴藏着令人敬畏的眼神。

    “回父皇,顾锦年此人才华横溢,的确是天下大才,只不过性格比较冲动,毕竟是大夏顶尖的权贵,有些蛮横很正常,整体来说十分聪明,但威胁性不大。”

    十二皇子开口,这是他给予顾锦年的评价。

    聪明是聪明,有才华也的确没得说,可要说能否给大金带来威胁,十二皇子认为做不到。

    大金王朝是东荒第一王朝,区区一个顾锦年算什么?

    你要说大夏王朝对大金王朝有威胁,他认。

    一个顾锦年不算什么。

    最主要的是,这个顾锦年做事冲动,任何一个大人物都不会这样做。

    如此心性,极其容易被人找出破绽,算不上是个人物,何况产生威胁?

    可此言一出,大金皇帝却不由冷哼一声。

    听到自己父皇的冷哼,十二皇子瞬间脸色一变,低下头沉默不语。

    等待说教。

    “这就是你为何排十二的原因。”

    “顾锦年乃是大夏镇国公之孙,一个武将世家,培养出一位儒道大才。”

    “而且你说他做事冲动,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顾锦年明明有如此大才,却隐藏了十几年。”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一个人藏十年不恐怖。”

    “可十年前顾锦年才多大?不过六七岁而已,他六七岁便知道隐忍,而且一忍便是十年。”

    “即便是你所有的兄长,哪怕是老大,六七岁的时候,也恨不得彰显自己的才华,更主要的是,这个顾锦年是独子,并非是那种受不公待遇之人。”

    “如此情况下,他都能隐忍十年,这种心机城府,三大王朝都难找出一个。”

    大金皇帝开口,十二皇子认为顾锦年性格冲动。

    可大金皇帝对顾锦年的看法,却是截然不同的。

    “你说他做事冲动,你自己好好想想,他哪一件事情不是站在道理上?”

    “江宁郡之难,顾锦年为民伸冤,看似冲动,可实则得到民心。”

    “孔家偏袒他国,顾锦年为本国读书人出头,不惜得罪,得读书人之心。”

    “这一次,匈奴和亲,顾锦年强行阻止,再获民心。”

    “你觉得他冲动,可若你是他敌人,你怎么挑出问题?”

    大金皇帝继续开口。

    一瞬间,十二皇子神色不由一变。

    仔细想想,还真是啊。

    看似冲动,可实际上每一次都得到了巨大的好处。

    而且每一件事情,都做的天衣无缝,滴水不漏。

    假设自己是顾锦年的敌人,还真挑不出毛病。

    顾锦年为民伸冤,自己怎么弹劾?弹劾顾锦年不应该为百姓伸冤是吧?还是说弹劾顾锦年以下犯上?僭越规矩?可自己弹劾大夏第一权贵,才是以下犯上?僭越规矩吧。

    顾锦年大闹孔家,错在何处?是你孔宇请他过去的啊,又不是顾锦年不请自来。

    就算不请自来又能如何?

    私闯民宅无非就是囚禁几天,或者缴点银两,可问题是谁敢罚?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彼岸之主 剑来 异香 仙逆 武圣! 大夏文圣 志怪书 玄鉴仙族 神话之后 中州录 不朽凡人 谋局 小狐妃,太凶萌 仙父 剑啸灵霄 过河卒 低调在修仙世界 天行健 洪荒:截教副教主 最强兵王混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