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八十二章:孔宇不服,顾锦年七步作诗,一首孤篇压盛唐【求月票】(第 2/4 页)

    如今发生这样的事情,这是大喜事,匈奴国运削弱,再被重创,只怕近些年根本别想骚扰边境,而兵部与武将也别想借题发挥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有人出声,关键时刻高呼陛下万岁。

    当下,所有人跟着出声,除了少部分他国使臣。

    听着百官高呼。

    永盛大帝也是格外畅快。

    只不过,他没有说什么,而是望着顾锦年道。

    “锦年。”

    “你今日着千古诗,削匈奴国运,扬大夏国威,你说你想要什么赏赐,只要不太过分,朕都赐给你。”

    永盛大帝开口。

    他很兴奋,也异常的开心。

    今日之事,让他内心无法平静啊。

    “回陛下。”

    “学生认为,扬我大夏国威,是儒者本职,学生无须任何赏赐。”

    顾锦年开口,他拒绝一切奖赏。

    原因无他,自己开口要这个要那个,显得吃相难看,什么都不要才是最好。

    看皇帝怎么给。

    这么大的事情,给太少大家都看着,给多了我也能承受,反正您看着来。

    而且还显得自己傲骨凌然。

    果然,听到这话,永盛大帝十分满意,他稍稍思索,而后望着顾锦年道。

    “既然如此,寻常金银,对你无用。”

    “朕赐你三枚王珠如何?”

    永盛大帝开口,赐顾锦年三枚王珠。

    他很大气,开口便是三枚王珠,只是文武百官却神色一变。

    顾锦年之前因为江宁郡之事,便得到了六枚王珠,如今再加三枚王珠,这就是九枚了。

    一般王爷都没有九枚王珠,顾锦年独自拥有九枚,回头再随随便便给个三颗,按照礼部的制度来说,妥妥就要封侯啊。

    一时之间,百官自然心中有许多想法。

    镇国公这一脉,自然大喜,而文官一脉却皱紧了眉头。

    虽然说,还差最后三枚,也不用太急什么,可毕竟已经凑齐了九枚王珠,再这样下去,万一顾锦年又立了什么大功,拦的拦不住。

    一时之间,杨开的声音响起了。

    “陛下圣恩。”

    “不过,世子今日所着诗词,再添千古,令我等敬佩万分,三枚王珠奖赏,有些虚无。”

    “臣观世子也快及冠,不如赐一处宅府,也免得世子殿下及冠之后,无府宅选址。”

    杨开的声音响起。

    他对顾锦年的态度,如往常一般,地位决定一切,他是礼部尚书,是太子的人。

    顾锦年虽然对大夏王朝有莫大的功劳,可如若这样赏赐下去,一但封侯,对他们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至少在顾锦年没有明确表示,他要支持太子,或者是顾家明确支持太子之前,他不可能让武将势力不断增强。

    甚至说,即便是顾家支持太子,说实话他可能也会这样说。

    到了这个程度,不是他愿不愿意,而是整个文官集团答不答应的事情了。

    武盛则文衰。

    文盛则武衰。

    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天然的对立面。

    再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他现在不站出来压制,这位皇帝也会觉得有古怪。

    只是,不等永盛大帝开口。

    镇国公的声音也响起了。

    “杨大人所言极是,我这孙儿即将要及冠了,还真的需要一处府宅。”

    镇国公笑着开口。

    这个回答,让那个众人好奇了,镇国公府还缺这点银两购买府宅?

    肯定是不可能的。

    这是有意为之,镇国公也不希望顾锦年太得圣恩。

    只是大殿之上。

    永盛大帝却很平静。

    “朕当着诸国使臣面给予赏赐,岂有悔改之说?”

    “三颗王珠。”

    “锦年,好好学习,若你能得十二王珠,朕,亲自为你挑选侯称。”

    永盛大帝出声。

    他很平静,直接压住礼部尚书与镇国公的意见,依旧是赏赐三枚王珠,甚至直接许诺,得十二王珠,给予侯爵之位。

    这一刻,满堂哗然。

    侯爵。

    仅次于公爵的地位。

    国公无法世袭,纵观历史基本上所有国公,都是开国大臣,不止是从龙之臣那么简单,要有强大的能力。

    至于后世的国公,位置只会越来越少,往往一个朝代,也就是三两个。

    换句话来说,永盛年间的九位国公,是跟着永盛大帝打天下得来的。

    他们现在已经迟暮,可能再过个十年二十年,便会相继离世,到了那个时候,基本上不会有新的国公顶上,

    但顾锦年这种不同,少年封侯,又有顾家保驾护航,又是儒道大才,迈入中年,若有相应的政绩,极有可能成为新的国公。

    一但如此,那就不是国公之首不首的问题,而是第一权臣,毕竟没有其他国公在,顾锦年未来的路,就是一马平川,直步青云。

    由权贵改为权臣。

    这很恐怖,足矣影响朝廷,影响一个国家。

    由此可见,永盛大帝是多喜欢这个外甥。

    敢如此直言不讳,提前许诺。

    此时此刻,杨开不敢再说什么了,当着各国使臣面前,他刚才委婉开口,已经算是顶着巨大压力,若是还敢继续多说什么。

    迎来的便是雷霆大怒。

    好在的是,顾锦年只有六枚王珠,这个问题不大。

    如果已经有了九枚王珠,即便是当着各国使臣面前,杨开也要直言了。

    “行了。”

    “盛会照常。”

    “尔等还有新的诗词吗?”

    永盛大帝再度开口,望着诸国才子,如此说道。

    随着此话一说。

    一瞬间,众人彻底安静下来了。

    方才的异象,以及削弱匈奴国国运,引起众人的注意。

    现在听到永盛大帝开口。

    一时之间,大家这才反应过来。

    顾锦年又着出千古诗词啊。

    是啊。

    他们一下子还没反应过来,如今反应过来后,一个个面面相觑,尤其是扶罗王朝的才子,更是面如死灰。

    所有的骄傲和自信,在顾锦年这首千古诗词面前,成了笑谈。

    千古诗词。

    古今往来能有多少?

    顾锦年简直是个怪胎,一篇千古文章,两首千古诗词,外加上一首镇国诗。

    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去形容了。

    孔家。

    孔宇的脸色也变得十分难看。

    这一次,他已经公开宣布,要参加大夏诗会,其目的就是为了让顾锦年知道,什么叫做圣孙,什么叫做圣人世家后代。

    可未曾想到,顾锦年开篇就是千古诗。

    他如何能够压制住。

    不过顾锦年这首诗词,能成为千古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有天命加成,太应景了。

    怪就怪扶罗王朝,吃饱没事非要送边境十二城图,但凡换一张图,顾锦年这首诗作完,极限也不过是镇国诗。

    但在天命加持之下,又有百姓民意在,诗成千古,演化异象,削弱匈奴国国运。

    千古诗最大的特征就在于,是一个故事,可以流传千年,适应每一个国家。

    好比顾锦年的悯农,这是镇国诗,增加国家气运,诗词可以流传下去,但必须要等到千年之后,若这首诗的的确确还在流传,那么也会升华。

    可千古诗,必须要在重大场合,以及应景之下,才能诞生出来。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大夏诗会,诗成万古,削一国气运,今日之事,必流传千古,化为经典。

    这就是千古诗。

    孔宇文心在乱,他心的确在乱,他今日是想要打击顾锦年,让他知道彼此之间的差距,可现在被顾锦年这般打击,如何能稳定心态?

    “满殿才子,可有人再着一首?”

    “朕期待着。”

    也就在此时,永盛大帝再度开口,他询问大殿众才子,谁愿意再上。

    这话听起来格外的刺耳。

    除了大夏书院的学子们,其余才子都很难受。

    千古诗在前,谁还敢上前自取其辱啊?

    当真不要脸?

    还是说嫌自己脸皮厚?

    “镇定。”

    右下方,孔平感受到孔宇内心波动,他出声压下,而后以才气传音。

    “今日考题有古怪。”

    “不要受干扰。”

    孔平出声,目光平静地看向孔宇。

    后者听到这话,不由皱眉。

    他不明白自己叔叔为何这样说,可躁动的内心,也逐渐平稳下来。

    紧接着自我思考。

    很快,孔宇瞪大了眼睛,他知道自己叔叔是什么意思了。

    今日的题目,看似是苏文景出的,可实际上大家都知道,是大夏皇帝出的。

    皇帝出题,其实没什么大问题。

    可重点就在,扶罗王朝献礼给永盛大帝,三件礼物有三个意思,前面两个是题目,后面是羞辱。

    第一题是顾锦年回答的,所以顾锦年在场,也知道这画卷的来历。

    这就意味着,顾锦年提前知道了考题。

    是的。

    提前知晓考题。

    虽然说,着出千古诗词,这一点母庸置疑,可问题是提前知道考题,就有很多说法。

    顾锦年这首诗词,若没有天命加持之下,只是镇国诗罢了,不然的话,写下诗词时,为何没有惊天动地的异象?

    反而异象是从画卷当中释放出来的?

    镇国诗也难得,这点孔宇认。

    可孔宇并不认为自己着不出镇国诗来,无非是时间问题。

    恰好的是,顾锦年拥有了足够的时间,而自己没有任何时间准备。

    从知道这题到顾锦年作诗,前前后后才不过一刻钟的时间。

    一刻钟,让自己作诗,怎可能作出镇国诗来?

    别说自己,就算是让苏文景来,苏文景都做不到。

    但倘若是十天半个月呢?

    扶罗王朝的人,来了也差不多也有十天了,这十天时间,完完全全可以想到一些诗词。

    而且今日出现的天命,也绝对不是偶然,有人已经知道了。

    这个人是苏文景。

    他肯定是知道一些什么东西的,告知了顾锦年,十日时间,顾锦年想到了这首诗,故而借此机会,想要争抢天命。

    这是一场交易。

    皇帝与国公,苏文景与顾锦年之间的交易。

    他们都在帮顾锦年,让他得到天命,而不让孔家获得。

    想到这里,孔宇眼神变了,心中的怒火瞬间旺盛而起。

    输了。

    是憋屈,是难受,是不甘心。

    但他会认。

    堂堂正正的输了,有什么办法?

    可现在,得知顾锦年是靠这种卑鄙手段赢的,他不认,他也不甘。

    最主要的是,涉及天命之争。

    如果只是名誉之争,他可以算了,反正时间还长,明日斗回来即可。

    只是这天命之争,影响太大了。

    “叔,我该怎么做。”

    孔宇以才气传音,询问自己的叔叔。

    他心中憋着一团火。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异香 剑来 彼岸之主 仙逆 大夏文圣 武圣! 玄鉴仙族 不朽凡人 神话之后 中州录 仙父 谋局 志怪书 低调在修仙世界 小狐妃,太凶萌 过河卒 最强兵王混花都 一渣到底[快穿] 飞剑问道 修仙从摆地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