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六十七章:风评更变,百姓沸腾,灾后交锋,古树变化(第 2/4 页)

    “若我等还敢闹事,陛下怎么处置我不知道,只不过顾家一定不会放过我等的。”

    “你们还敢闹吗?”

    对方开口,说起这事,神色略微难看。

    果然,此话说完,在场所有读书人都情不自禁地咽了口唾沫。

    认罪认罚的全部要处死。

    其余三千四百人都要受到严罚,这就很恐怖。

    所谓法不责众,更何况是三千多读书人?只要不是发生极其恶劣的事情,估计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现在陛下要严罚,顾家也会出手,可想而知,这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说明显一点,这位大夏皇帝要对文人出手了。

    “咳咳,张兄,我还有要事,就先行回去了。”

    “哎呀,李兄,一同回去,我也有要事。”

    “既然是一场误会,那愚弟先行告退了。”

    “原来是有人挑拨离间,我就说怎么感觉有些不对,莪先回去,好好研究研究。”

    当下,众人你一句我一句,纷纷开口。

    他们愣是不敢继续待在这里了,生怕回头有人来查,发现他们意图不轨,一同抓走了,那岂不是血亏?

    “诸位,不用这般啊,这没什么怕的啊。”

    “诸位,诸位。”

    “你们怎么都走了?”

    看着一个个离开之人,张赟脸色有些不太好看,他都做好了弹劾顾锦年的准备,却没想到事情有了如此之大的反转。

    导致人心溃散,根本无人再敢与顾锦年叫板啊。

    人走了,张赟又气又恼,最终狠狠一拳砸在柱子上,但下一刻脸色不由皱起眉头。

    有点痛。

    几乎不到两三个时辰。

    整个大夏京都莫名安静了不少,尤其是读书人,之前还三五成群,慷慨激昂的辱骂顾锦年。

    现在全部没声了。

    不过没声了不代表就没事。

    悬灯司,镇府司,大理寺,刑部,天羽军,京门军,玄武军,在这一刻全城搜捕。

    但凡参与此事,或者与此事有重大关联之人,全部抓去审讯。

    浩浩荡荡的军队,一瞬间弄得人心惶惶。

    这是一场针对读书人的搜查,对于百姓来说,倒也还好,没有干扰百姓。

    至于这帮读书人被抓,也没有太苛刻,而是明面上的吓唬。

    把人抓走,然后问清楚身份,再吓几句,什么你的同党已经招了,我劝你最好自己说清楚,免得受牢狱之苦。

    能抓你肯定是有证据,没有证据不会抓你。

    你配合我,我配合你,你让我早点休息,我也不会对你太过分。

    诸如这些话,说完之后,要是还是一问三不知,就回家去。

    要是真说出点东西,那就可以慢慢说了。

    大体上还是以吓唬为主,真对这帮文人动手,也不太现实,毕竟事情不大,参与者不多,只是给文人敲一下警钟。

    别没事就乱造谣乱说话,唆使者可恶,没脑子的人更可恶,蠢的人一定是比坏得可恨。

    坏的人是有目的,站在他的立场上这样做是对的。

    可蠢的人不一样,抓了你吧,你说你不知道,完全是被带节奏的。

    说你有罪吧,没啥问题,可罚的太狠,也不人道。

    说你没罪吧,也没啥问题,可不罚你,这口气咽不下。

    所以这就要看皇帝的心思,可大可小。

    此时此刻。

    相府内。

    宰相李善,吏部尚书胡庸,礼部尚书杨开三人聚集在此。

    除宰相之外,胡庸与杨开是太子势力。

    实际上,李善也算是半个太子之人,只不过他是宰相,心里肯定是希望太子登基,但处理事情的时候,必须要秉公执行,不得参与任何党派之争。

    否则的话,他这个宰相也到头了。

    礼部尚书杨开很简单,他是礼部的,是当朝大儒,长幼之分根深蒂固,无条件支持太子。

    吏部尚书则是因为太子监国,被太子一手提拔而上。

    吏部与礼部是最大的两个部门。

    至于户部,刑部,兵部,工部,与太子没有太大关系。

    户部尚书与秦王殿下关系极好,兵部也与秦王关系极好,甚至秦王与顾家的关系也不错。

    毕竟秦王当年就是顾老爷子带出来的,逢年过节,秦王都要去顾家送礼。

    如果不是最近监国,顾家发生这么多喜事,秦王早就去了。

    刑部则完全与儒臣关系极好,而且刑部官员也不能与他们关系太好,满朝文武其实最讨厌的也就是刑部,扯到了刑部,很多事情就很麻烦。

    儒臣就不一样,他们本身就拥有御史的职权,刚好与刑部相符,走的很近。

    大夏朝廷其实就是三股势力。

    太子势力,秦王势力,还有权臣势力。

    而三大势力之上,就是至高无上的皇权了。

    当然,还有一股势力。

    那就是相权。

    只是这东西,心照不宣。

    “相爷,顾锦年之策,当真是奇迹啊,我等所有人准备好的棋局,被他一篇计策,全部推翻。”

    “今日陛下雷霆大怒,我想事情要麻烦了。”

    胡庸开口,他到现在还有些沉浸在顾锦年的计策之上。

    今日,他们是准备打压武将势力,削弱顾家影响,同时让陛下大开国库,送银买粮。

    可所有的一切,全部被顾锦年一篇计策统统推翻,不仅仅是丢人现眼那么简单。

    更主要的是,计划一个都没有实行。

    “这不算什么麻烦。”

    “真正的麻烦,是接下来,陛下对江宁郡世家的态度。”

    李善开口。

    丢人现眼不算什么,哪怕朝堂之上,被镇国公怒骂一番,他也不觉得什么。

    这影响不了大局。

    可接下来的事情,他觉得才是真正的麻烦。

    “相爷的意思是说?陛下还要对那些商人下手?”

    胡庸开口,不由皱眉。

    “不止如此。”

    “如今,在陛下眼中,今日但凡弹劾顾锦年之人,都涉嫌与商贩勾结。”

    “江宁郡之事,极其蹊跷,这背后肯定有人操纵,而且极有可能是建德余孽。”

    “朝廷之中,必然也有贼心不死之人,想要复辟帝位,主张开国库,买粮救灾,都有嫌疑。”

    “只不过陛下不会对我等下手,毕竟朝堂还有许多事情等着我们处理。”

    “可苗头已经显露了,陛下要敲山震虎,先杀世家,再来清算我等。”

    “两位大人还是好好想想,如何渡过此劫吧。”

    李善开口,他洞悉一切,知道皇帝到底想要做什么。

    可此话一说,两人神色微变。

    “相爷,开启国库,买粮赈灾,这是人之常情,我等也是心切灾情,陛下迁怒我等,这有些不太可能吧。”

    “我等问心无愧,也不惧此事。”

    胡庸和杨开的回答,有些截然不同。

    可李善叹了口气,望着二人摇了摇头道。

    “胡尚书,你这话跟陛下去说,跟我说没有任何作用。”

    “杨尚书,你问心无愧,可陛下怎知你有没有问心无愧?”

    他两句话,让两人沉默。

    君臣之间,最大的问题就是猜忌,往往因为猜忌,被贬的被流放的被杀的,古今往来,历代历朝少吗?

    一点都不少。

    “敢问相爷,眼下该怎么做?”

    胡庸开口,询问后者。

    听到这话,李善望向江宁府的方向,声音平静。

    “当下唯一的办法倒也简单。”

    “让太子出面,主动提出,严惩世家商贩,表决态度。”

    “如今秦王殿下监国,江宁府之事,他嫌疑反而最小,监国之人,怎可能希望国家内乱。”

    “而太子又有一重嫌疑,不但加深他与秦王殿下之间的隔阂,更主要的是,陛下会对太子殿下有所猜忌。”

    “猜忌我等臣子,无可厚非,可陛下不能猜忌太子,太子殿下已被撤监国之责,若再被猜忌,只怕当真有一天会被.......”

    说到这里,李善没有继续往下说了。

    而是话锋一转,直接开口道。

    “让太子必须主动出面,请陛下严惩江宁府所有高卖粮价之商。”

    “江宁郡,有三大名门世家,若是可以,死一家即可,如此一来,可以洗清嫌疑,还可以赚的江宁郡千万民心。”

    “如此,太子之位稳若泰山,两位大人虽有嫌疑,但只要太子稳住,再大的事情,也不会迁怒两位。”

    李善开口。

    开始善后工作。

    现在江宁郡洪灾结束了,那么这份天大的功劳,必须要捞一笔。

    顾锦年出计策,可得民意。

    但对江宁郡所有难民来说,谁才是最可恨的?这帮商人最为可恨。

    吃饱了,他们会感谢顾锦年。

    但这种感谢能持续多久?

    仇恨可以一直藏在心中,如果这个时候,有人出面杀了这些无恶不作的商人,只怕民心所向,胜过顾锦年出谋划策。

    这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

    得到江宁郡百姓的认可,这太子之位,就更加稳了。

    果然,李善说完这话,胡庸与杨开眼中一亮。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异香 洪荒之青虚 大夏文圣 彼岸之主 剑来 我师叔是林正英 逐道长青 诡异降临 仙逆 一渣到底[快穿] 蛆蝇尸海剑 低调在修仙世界 穿越封神我成了纣王 武圣! 神话之后 在九叔世界修仙 洪荒之圣道煌煌 洪荒之立教封神 寇道 我本无意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