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八十九章:大夏天命侯顾锦年,前来借求雨符!【月中求月票】(第 1/4 页)

    永盛十三年。

    七月四。

    一连三日,江中郡十九府各地开始大丰收。

    第一批种下的大夏龙米,也正式得到回报。

    江中郡府城内。

    周满拿着一份名册,声音洪亮如钟。

    “怀平县,麦收三万八千五百石。”

    “永修县,麦收四万九千二百石。”

    “春云县,麦收三万九千八百五十石。”

    随着一道道声音响起,周围聚集的百姓,已经是乐开花了。

    虽然这是其他府县的粮食,可不管如何,这就意味着这次江中郡粮食危机已经彻底解决了。

    所有人都认为,至少要三个月才能收割麦子,却没有想到,这才一个月,就能得到丰收。

    如何不让他们喜悦?

    最终,将各地粮食丰收情况说完后,周满翻到最后一页,缓缓开口道。

    “此次江中郡秋收,共计收获三万万又四千八百六十五万,三千二百五十五石粮食。”

    “去年郡内总粮产,三万万又两千四百万石粮食。”

    周满开口,他将去年一整年的粮产收入和今年一个月收入进行总对比。

    本来大家听着还没有太大感觉,可现在这么一听,感觉不就来了吗?

    “一个月比一年粮收还高,这还是咱们没有完全种上去,要是全部种了,那咱们江中郡一个月,岂不是能种出十几万万石粮食?”

    “那可不,侯爷不是说了吗,以后大夏王朝人人都要吃咱们种的粮食。”

    “人人都吃?那以后这粮价格不得卖便宜?怎么可能卖到五十两银子一石啊?”

    人们议论纷纷,大部分是喜悦的,但也有少部分人追逐利益,物以稀为贵,这道理普通百姓都知道。

    所以听到以后数量会很夸张的时候,自然而然还是会有些失望。

    “你可真是够意思的啊,咱们江中郡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举国上下,各郡各府来帮咱们,咱们种出这么多粮食,卖大家低价又能如何?”

    “是啊,现在产量已经翻倍,赚也赚了不少,难不成非要大赚特赚?”

    大部分百姓还是很有良知,其实对顾锦年之前说的,这粮食可以卖五十两银子一石,一开始大家是很开心的,可后面百姓们也明白。

    粮食这东西,其实也卖不到什么天价,现在亩产已经翻倍了,外加上一年能收割好几次,只要比正常的粮米卖的高一点。

    十两银子一石,大家已经很赚了,何必要赚那么多?

    外加上各地的援助,也让江中郡百姓看在眼里,都是一家人,又何必如此?

    的确,这些话一说,风向瞬间变了,而这些逐利之人,也瞬间不敢多语,生怕被众人讨伐。

    “诸位乡亲父老。”

    “不要急。”

    “本官跟大家说几句。”

    听着大家议论,周满立刻开口,也怕大家的确产生误会。

    “诸位乡亲父老。”

    “侯爷说过了,会让咱们江中郡成为大夏王朝最富饶的郡城。”

    “这大夏龙米,往后价格的确会压下来,可最起码第一批富的还是咱们,当然了,咱们也不要忘记各郡捐助。”

    “侯爷的意思,咱们前面就是认认真真种地,头两年朝廷会以一个均价收咱们手头上的米,帮咱们打造江中龙米的招牌出来。”

    “等以后各地种下龙米,咱们江中龙米绝对不会跌价,而且还能名扬四海,到时候这米就卖给其他王朝。”

    “侯爷说了,那个时候就不是卖五十两那么简单,少说得一百两一石。”

    “首选就是咱们江中龙米,而且只卖这种差的,大家伙种出来的好米,自己吃。”

    周满出声,也算是给大家指出一条明路,外加上给予一些希望。

    一听到这话,百姓们纷纷拍手叫好,卖给自己人,价格高其实打心底还是不舒服,都是老百姓的,谁不知道谁啊?

    可卖给其他王朝的人,管他死活,爱吃就吃,不吃拉倒,又不缺人买。

    所以这个思路一说,江中郡百姓的确开怀大笑。

    “说的好,卖给匈奴国的人,两百两一石。”

    “都说大金王朝的米好,乡亲们,咱们以后认认真真种粮食,好好研究研究,到时候跟大金王朝的米比一比,看看谁的米最好。”

    “是,跟大金王朝比一比,我就不信了,咱们大夏王朝种出来的米,还比不过他们?”

    百姓们笑着开口,对未来充满着憧憬。

    “乡亲们,你们有这样的想法,侯爷很开心。”

    “不过,有几件事情跟乡亲们说下。”

    “第一,这一次收割的粮食,大家伙自己留三个月的,其余全部卖给官府,一部分官府储存,一部分分给一些没田的穷户人家。”

    “价格呢,按五两银子一石,先把这第一道难关渡过再说,这是侯爷的意思,大家也多多理解。”

    “而且这次收割,不缴税,乡亲们是多少就是多少。”

    “这第二件事情,就是侯爷希望大家能继续努力,四个月后,也到了下半年收取粮税的时候,这粮食还是由官府直接全收,但这个时候要交税了,新政告示已经贴在城门内,大家伙自己可以去看。”

    “侯爷的意思是说,八个月后,咱们屯了两批粮食,就可以赴京了,一来是打响咱们江中龙米这块金字招牌,二来是给咱们江中郡好好争一争脸皮。”

    “一鸣惊人,让朝堂文武百官震惊,也要让天下人震惊,这就是侯爷的意思。”

    “所以,大家伙得憋一口气,咱们憋好了这口气,八个月后,别说大夏了,这东荒诸国那个不要被咱们江中郡震惊?”

    “这第三件事情,就是侯爷已经划了一块地出来,这块地一个月收割一次,收割的龙米适合孩童老人,还有身怀六甲的妇女进食,其余地方,不到四个月,绝不准提前收割。”

    “这是铁律,各位乡亲父老万不可因为一时之快,提前割麦,乡亲们清楚了没?”

    周满宣告这三件事情。

    这都是顾锦年的安排。

    第一次不收税,完全是让江中郡百姓有安全感,大部分都有余粮,也就不害怕后面的事情了。

    只不过也要照顾一些穷户。

    这一点,百姓们非常理解,毕竟遭过难,同情心很足。

    而这第二件事情,才是江中郡百姓上心的事情。

    新政纳税,如今在所有族老的传递下,大家伙都明白了,知道这是好事,按田地交税,也没有什么不妥的,地多多交,地少少交,对很多老百姓都极其友好。

    大家伙也都支持,压根就不难受。

    眼下随着周满这么一说,众人还真是期待满满啊。

    想想看啊,如果真等到八个月后,江中郡的存粮得有多少?

    这要是交税上去,举国都要沸腾啊。

    以后谁见到他们江中郡百姓不得高呼一声威武?

    纳税这玩意,只要不重,百姓都是乐意的,毕竟也是强大国力,如果交完粮税后,还能装一波,那更爽啊。

    想到这里,百姓们都不由傻笑起来了,真想看看满朝文武听到江中郡一口气交纳几万万石粮食的表情。

    一定特别丰富。

    至于最后一件事情,百姓们更加不抵触,四个月一割已经很不错了,以往是五个月一割,半个月农作,半个月重新插秧。

    现在四个月一折腾,相当不错,大家伙也知道,四个月真正成熟后,这龙米才能延年益寿,最重要的是,成熟后的稻谷,能壮阳啊。

    这才是核心中的核心。

    所以对于这三个要求,百姓们都是很乐意,直接同意下来了。

    “这都是小事,种田这事,咱们在行。”

    “是啊,小事,小事。”

    “我看啊,别说八个月后了,周大人,你把给咱们江中郡赠粮的郡府都记下来,等八月后,咱们一人再拿出一部分出来,还给这些郡府。”

    “还双倍,不然别人还真以为咱们江中郡穷的很。”

    有人笑着开口,提议等八个月后,再一人拿一部分粮食,还给这些兄弟郡。

    自个发达了,也不忘穷兄弟。

    这个提议一说,得到一致认可,大部分百姓都很淳朴,自己吃的多了,都会挂记着别人,没有那么多歪心思,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这个好。”

    “等回头本官好好记下来,到时候咱们抽些人,一府一府的送,这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大家说是不是?”

    周满听到这话,顿时感觉特别不错,显摆一下是小,最主要的是还了恩情,也让大夏百姓知道,他们江中人一个个有骨气,也记恩。

    谁帮了咱们,咱们帮回去。

    不过,就在此时,有人忽然开口。

    “周大人,侯爷为什么不来啊?”

    随着一人开口,一时之间,很多道声音都响起,询问顾锦年为何不来?

    听到这话,周满苦笑一声道。

    “侯爷清晨就走了。”

    周满出声,如此解释道。

    可这话一说,百姓们瞬间安静下来了。

    不过很快,一些声音响起。

    “侯爷走了?”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异香 洪荒之青虚 长生 我师叔是林正英 逐道长青 诡异降临 仙宫 修仙:我能听到附近传闻 聊斋大圣人 小狐妃,太凶萌 一渣到底[快穿] 大夏文圣 蛆蝇尸海剑 纯阳 穿越封神我成了纣王 仙人消失之后 在九叔世界修仙 洪荒之圣道煌煌 剑来 洪荒之立教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