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八十六章:要打仗了?顾锦年落水之事,真相大白?(第 1/4 页)

    寅时二刻。

    整个京都虽依旧张灯结彩,但各种喧嚣之声也逐渐安宁下来。

    随着大夏诗会结束,京都也安静了少许。

    诗会当中发生的事情,也逐渐传开来了。

    顾锦年作千古诗词,外加上道出惊圣文章,瞬间引来京都一片喧哗。

    百姓们震撼顾锦年的才华。

    尤其是一些女子,听闻顾锦年七步作诗,瞬间倾慕。

    只不过,诗会当中,顾锦年辱圣之事,也惹来一些争议。

    但无论如何,这是大夏诗会,以诗会友,主题还是比诗词,所以这些争议并不是很大,需要时间去发酵。

    不管怎样,大夏诗会第一名,已经确定是顾锦年了。

    四首千古名诗,如果拿不到第一,那这个诗会也没有必要存在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各国才子皆然有些绝望,如此盛大的诗会,虽然知道自己拿不到第一,可出了顾锦年这么一个妖孽,大家都不想继续参赛了。

    按理说,即便今日有人诗出镇国,大家也会作诗几首,就当捧个场也行,拿个第二第三都还不错。

    可顾锦年就如同诗坛中的一轮太阳,悬挂在天穹之上,令他们无法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没有一个人作诗,也不想作诗,一点意思都没有。

    自己作出来的诗,别说捧场了,给人家顾锦年提鞋的资格都不够,纯纯的丢人现眼啊。

    不过盛会结束后。

    才子们是尽兴了,虽然没有作诗,但最起码也算是见证一番千古奇景,以后有吹嘘的资本。

    但满朝文武,各国使臣离开之后,却显得有些心事重重。

    今日发生的事情太多了。

    匈奴国运被削。

    孔顾两家彻底撕破脸。

    陛下的选择。

    这几件事情都不是小事,身为朝廷大臣,那个不是人精?这一点点的信息,可以让他们产生无数想法。

    首先,匈奴国运削弱,大夏要不要进攻?趁此机会抢回边境十二城?

    站在永盛大帝这个视角上,肯定是想发兵的,但现在的大夏能不能打仗?可不可以打仗?

    这些都是问题,而且都是极大的问题。

    他们必须要思考,这场仗能不能打,能打,为什么能打?自己有什么好处?不能打,为什么不能打?打了自己有什么坏处?

    这些事情若是不考虑清楚,等皇帝开口了,他们就不好回答了,给不出一个满意的答复,那皇帝可不惯着大家。

    尤其是,今日这些儒臣都被永盛大帝怒斥一番,别看只是简简单单的骂了几句,可实际上影响很大。

    倘若过两日朝会,陛下开口,要发兵边境,往往都是儒臣率先开口,制止战争。

    可如果永盛大帝拿今天的事情说事,儒臣还有什么好说的?自己影子都歪了,还有什么资格说皇帝?

    还有就是,孔家与顾家的决裂,势必会造成文武之间矛盾加强。

    这个倒没什么好说的,反正本来关系就不怎么好,加强就加强,互相不怂。

    可最关键的是,陛下的态度。

    永盛大帝今日在诗会上,看似秉持公道,可实际上呢?其实还是在偏袒顾锦年。

    任何事情都不能只看表面,什么道理不道理,什么谁受委屈不受委屈的?

    一切都是利益需求,儒臣帮孔家,说到底就是想要跟孔家扯上点关系,他们不在乎顾家是怎么想的。

    顾锦年是武将集团,大家伙是凑不到一起去的,真凑在一起,死的反而是自己。

    既然文武对立已经到了极端,那我肯定是推崇我方阵营的啊。

    就好比,假设方才是在军营里面,孔宇要是敢说顾锦年提前得到答桉作弊行为。

    保证里里外外所有的武将都要开喷,指不定碰到几个暴脾气的人,拉着孔宇去外面好好教育一番,然后再让孔宇重新回答问题。

    就是这么简单。

    陛下的态度,明显偏向顾锦年,这就是一个不好的讯号,借顾锦年的事,敲打这些儒臣。

    大致意思其实仔细想想可以推算出来。

    陛下有起兵之意。

    此时此刻。

    大夏皇宫。

    养心殿内。

    永盛大帝立在烛火之下,背对着传圣公。

    “圣上。”

    “这是老夫族人,在匈奴国获取的军事机密。”

    “而且族人发现,北方边境时常有孩童消失,前前后后半年时间,已有三百余人。”

    “此事边境官员,知而不报,还望陛下明察。”

    传圣公将一份奏折递了上来,关于匈奴的军事机密。

    听到此物,永盛大帝还是转过身来,接过这份奏折。

    他翻开一阅,过了一会,不由缓缓开口。

    “看来这些年,扶罗与大金,没少援助匈奴啊,短短三年内,增兵五十万,更是秘密训练十万铁骑。”

    “这还真是不惜代价。”

    永盛大帝将奏折放在一旁,所谓的军事机密,其实就是敌方的动态,包括一些兵种数据。

    增兵五十万,这不算很夸张的事情,匈奴人本身就善骑射,是天生当兵的材料,不仅仅是因为体魄问题,大金王朝暗中的扶持也不少。

    整个匈奴国,人口差不多也就千万,但这千万人,除去老幼妇孺,壮丁约为四百万左右,一但发动战争,这四百万人都能瞬间成兵。

    也就是说,大夏王朝若是与匈奴开战,面对的就是四百万兵马。

    但可怕的不是这个,而是匈奴国的铁骑,这才是大夏王朝最头疼的存在。

    骑兵太强了。

    他们生活在草原之上,天生善骑射,骑兵是匈奴国最大的底牌。

    如果不是大夏王朝拥有龙门大炮这种神物,只怕匈奴国就不止占据十二座城了。

    龙门大炮数量稀少,倒不是因为铁矿问题,但具体是什么问题,谁都不知道,这是大夏皇室最大的秘密。

    只有大夏王朝的大炮,才能称之为龙门大炮,威力是其他王朝大炮的数倍以上,在大规模战争上,起到极大的作用。

    先天破一切步兵阵,什么凤翼阵,一字长枪阵,回风阵。

    这些阵法都是为了防止骑兵冲撞。

    可面对大炮轰击之下,什么阵法都没任何作用。

    但龙门大炮对于骑兵来说作用性不大,毕竟匈奴骑兵移动速度极快,外加上他们也不可能傻乎乎直接派骑兵上。

    大炮也是需要等待时间,能一直连发还管你什么骑兵不骑兵的。

    当然,如果永盛大帝心一狠,直接将部署在所有边境的龙门大炮,包括京都内的龙门大炮全部拿去北方边境。

    那胜率很大。

    可一旦这样做,北方大获全胜,其他三个地方绝对要被人冲烂来。

    扶罗王朝与大金王朝会坐视不管?会容忍大夏王朝当着他们的面拿回十二城?

    这十二城意义很大,尤其是对大金王朝来说,意义极大。

    北方边境十二城,原本是抵御匈奴的缓冲地带,如今被匈奴人抢走,变成了匈奴国的缓冲地带,如果大夏王朝发兵匈奴。

    一定要从这里进攻,不然的话,从左右绕路,高山奇石,原本两三天的路程,硬生生要走数个月。

    别说将士顶得住顶不住,光是运粮这事就做不到,后勤补给根本就是一塌湖涂。

    所以十二城不夺回来,就别指望踏平匈奴国。

    而一旦踏平匈奴国,那么再继续朝北,是一个小国,大金王朝的附属国,换句话来说,解决掉了匈奴。

    大夏与大金就可以面对面了。

    大金王朝与大夏王朝之间的军事能力,相差很大,这是因为大金王朝的物资太好了,再加上大夏王朝是刚刚建国。

    很多方面不如大金王朝,说直接点就是没钱。

    大金王朝号称有百万骑兵,虽然带点吹嘘的成分在里面,可数量上不会相差太大。

    大金王朝的骑兵,虽然比不上匈奴骑兵那么强大,可这些年大金王朝也同化了一部分匈奴人。

    让其在大金生根发芽,生出不少大金与匈奴的后代,这些人体魄不差,外加上龙米加持,两者合一之下,养出了一批仅次于匈奴骑兵的存在。

    当然数量很少罢了,可却是精锐中的精锐。

    假以时日,大金王朝一定能养出一批数量不少的匈奴骑兵,而且还是自己国家的人。

    骑兵在战场上,就是神一般的兵种,基本上是无解的存在。

    各大王朝都在大力发展骑兵,可大部分都是有心无力,说来说去很简单,没钱。

    想要搞出一个骑兵,首先需要两匹上等战马,一头是备用,紧接着将士必须要身强体壮,远超于同人,不但是武者,而且还要善骑射,马上作战跟步兵作战完全是两个概念。

    讲究的是人马合一,杀敌破阵。

    而后铠甲之类要准备好五套,毕竟打完一场仗就要拿去修补,穿一套新的,有时候一天打好几场,时时刻刻要保持巅峰状态。

    外加上四个步兵穿甲和卸甲,以及两个马夫,还有一个伙夫,专门给骑兵做饭。

    这就是七个人。

    这是常规标配,在军队当中还好一些,出去征战一个不能少,毕竟这些后勤人员随时可能会死。

    一但是远征的话,就必须要按照满配来计算。

    这就是,永盛大帝得知对方秘密训练十万铁骑后,才会有些动容。

    十万铁骑啊,这得花多少银子。

    养一万铁骑一年,差不多需要两千万两白银,这里面包括军需装备,马具,铁匠工人,骑兵口粮,战马口粮,骑兵俸禄,杂役俸禄等等一系列的花销在内。

    数量越多,价格会稍稍降低一些,毕竟承包给一些商人,很多东西反而能省银子。

    可十万铁骑,一年少说一亿五千万两白银是无论如何都少不了的。

    毕竟算上地方环境价格不同,往最便宜去算,一年一亿五千万两白银。

    这笔银子,大夏王朝都出不起。

    但对于扶罗王朝和大金王朝来说,这算不了什么,而且匈奴国也会拿出矿石当做交易之物,而且匈奴国有大山无数,奇珍异宝有不少,这些东西基本上都要进贡给大金王朝。

    互换之下,各方政治需求和王朝策略需求,大金王朝援助匈奴国不是一件亏本买卖。

    扶罗王朝更是需要匈奴国的土地种植粮食,也不是亏本买卖。

    而大夏王朝,则被完完全全孤立,毕竟老二挨打是没办法的事情。

    “圣上,此番匈奴国秘密训练十万铁骑,老夫认为,我大夏也要给予一定警告。”

    “不如调遣五十门龙门大炮,立在北方边境之地,一来是防备之用,二来是警告之意,三来是随时做好战争准备。”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异香 彼岸之主 剑来 大夏文圣 仙逆 诡异降临 中州录 武圣! 神话之后 低调在修仙世界 仙父 一渣到底[快穿] 不朽凡人 志怪书 玄鉴仙族 穿越封神我成了纣王 最强兵王混花都 谋局 洪荒之圣道煌煌 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