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我买(第 3/3 页)
听见她的话,温夏只是有一些无奈的说道:
“大伯娘,你只是生活的不方便一些而已,如果这个屋子不卖的话,我们一家可是活不下去了。还是说,我们一家住在这个屋子里面的话,大伯娘愿意让我们跟着你们一直吃饭,直到明年的粮食下来?愿意花钱给我爹买药?”
听到温夏的话,王桂芳急忙摇头。
笑话,这样一来他们家得搭进去多少钱啊。好不容易把这几个拖油瓶甩开了,可别想再黏上他们家。
看到王桂芳摇头,温夏的语气更加无奈了。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大伯娘,你给我指个明路吧,你说我们一家要怎么办?总不能一家人抱在一起等死吧?”
王桂芳再怎么冲动,看着院子里面的那些人,也说不出反驳的话。
就在她犹豫的时候,温夏对着那名婶娘说道:“婶儿,这屋子我们一家住的挺仔细的,要不我带您进去看看?”
眼看着温夏要带人进屋,王桂芳更加着急了。脑袋一热,嘴就有一些不受控制了起来。对着温夏喊道:“你别往外卖了,我买!”
------题外话------
房价参照明朝和清朝的房价,首先是明朝农村的房价。据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张传玺著作的《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记载:
明朝景泰八年(1457年),徽州祁门县居民李添兴卖房,厨房一间,猪圈一个,只要纹银4.3两
明朝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徽州休宁县居民王元浚卖房,正房3间,厢房3间,门面3间,卖了纹银50两。
至于清朝的房价,据说海瑞退休了之后,花了一百二十两在老家买了个院子
我折中了一下,就把这个屋子的价格,定在了三两。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