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 天坑!(第 2/4 页)
机器人列队。
金属和机器充斥着整个空间。
这,就是自动化工业啊……
还是有些震撼的。
陶谦介绍道:
“这个仓库按照现在的货架密度,可以同时存储6万箱货物,现在货架的每个节点的红外射线都已经布好。”
曹深点点头,因为是无人仓库,在运输货物的过程中无人参与,需要用红外射线来确定货物的位置和距离,保证货物的有序排放。
陶谦指着货架巷道里列队排满的“方块”机器人道:
“曹总,这是第一批定制好的机器人,按照您的要求已经装上了摄像头和wifi。这个,怎么用啊?”
曹深蹲下来看了看“小方块”,诶唷,不错哦,至少硬件上都按要求加上了“视觉”和“网络”模块。
摸着下巴对陶谦道:
“这个智能仓库,将会采用“货到人”系统。这些机器人是用来扛货架的。”
传统上电商企业有几种通用的订单分拣方式:
摘果法、播种法、复合法。
所谓摘果法,就是让拣货员拿张订单,按照订单上的需求,在存储区来来回回找货,直到把单子上的货都挑出来配齐。
然后,再把配好的货一起放到指定的位置,进行打包等后续工作。
所谓播种法,就是先将订单分批,把每批订单上的同一种商品进行汇总。
然后一次性集中取出,搬运到暂存处。
之后,再按照每张订单上的需求分拣一次。
这种方法比摘果法巡回存储区的时间少,但一般需要等到订单累积到一定数量之后才进行订单分拣,在时效上有滞后性。
传统电商,一般根据具体的货品类型,选择两种模式的复合方式。
但无论是摘果法、播种法还是复合方式,这都是“人到货”的模式。
这种模式需要拣货员整天不断在货架“巡回”,手眼并重,重复劳动多且枯燥,人也累得不行。
所谓走断腿,抬废手,看瞎眼。
不但效率不高,还容易出错。
而“货到人”系统,就需要大量使用这种agv机器人(automatedguidedvehicle)“智能搬运小车”了。
这种机器人有一定的载重能力,它通过订单系统找到订单中物品所在的货架。
然后,把货架“扛”过来找分拣员,让分拣员把货挑出来后再把货架扛回去放好。
在原世界,agv小车是由亚马逊率先运用于电商仓储物流的。
2012年,亚马逊以7.5亿美金收购自动化物流供应商kivasystems,将这种名为“kiva”的机器人,在电商仓储物流行业发扬光大。
现在,曹深打算在这个世界,将这种“货到人”的模式推广开来。
agv机器人,其实在汽车、电子、烟草制造行业已经用得很成熟了。
但在电商领域,至少在这个世界还是头一遭被采用。
所以,陶谦有些不明所以也不奇怪。
而且要将agv机器人运用到电商中,传统的agv机器人还不行,必须进行硬件功能和系统功能的改造才可以。
以原世界的kiva机器人为例,与传统的agv机器人相比,有四个关键新增核心技术。
第一,巡航定位技术。
在kiva的底部有一个摄像头,用来读取地面上的网格视觉记号,以确定“自己跑哪里去了”。
这与传统agv是不同的,传统的agv必须依赖地面上埋入的导线、线圈之类的,这就极大程度限制了机器人的自由度和可调性。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