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剧情难免落入俗套(第 2/3 页)
在过去的那些年里,每逢初春时节,李牧遥都会跟着姥爷上山。
姥爷会在路过自家的耕地的时候蹲下来教李牧遥如何通过土壤的状态判断这一年的雨水情况,会在路过小河沟的时候絮絮叨叨的说着老一辈传下来的诸如“七九河开、八九燕来”的老歌谣。登上山顶的时候给会他讲上一段村里的历史,讲述祖先曾留下过的光荣,最后再回到迦山脚下,带着李牧遥拜一拜那座供奉着村里几姓人祖先的莲花塔。
有一年正逢李牧遥心情不好,在姥爷叫他上山时便表现得有些不大情愿。
于是老人家站在山顶上的时候对他说:牧遥啊,总有一天我就不在了,我可想可想你记着我老头子了。但人总有会忘记的时候,所以我想了一个好主意,如果我每年都带你来转转,等到我不在以后,你再来看着这片山这片地,走走我带你走过的路的时候,是不是就会记起我啦?
少年人的情绪最易激动却又最好面子,李牧遥至今还记得听完这话时自己迎着山风背着老头抹过多少眼泪的狼狈模样。
其实他很清楚老人家为什么那么害怕自己被人忘记,父母那一辈的荒唐事,尽管幼年的他不曾目睹,却在邻里之间的流言中听过不少。有些人一走就是许多年,老人家盼不到归期,便觉得自己被遗忘了。
李牧遥和白晓星还没长大,老爷子就已经老了。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守着两个孩子几年,也不知道两个孩子还能记得自己几年。
一路走走停停,李牧遥又走到了姥爷的墓前。
他听白晓星说,当初坚持把老爷子葬在迦山山坡上的是巴图,因为他知晓祖孙俩的这段故事,他也更能理解老爷子的心情。所以他力排众议,冒着被全村人指责的风险一定要把老爷子送到这里。
巴图说他相信李牧遥总有一天会找回来,也相信那些离开的人会找回来。
于是在三年之后,李牧遥找回来了。
不同于上次祭拜的心情,这一次李牧遥的情绪平和了许多。
他就像以往姥爷还在时那样静静地听着,听着山风吹过树枝,听着鸟雀掠过天空,听着那记忆中的声音时断时续,然后他在心里轻轻地回应道:“姥爷,我什么都没有忘。”
……
……
早春的阳光温暖和煦,李牧遥拜别姥爷之后便来到山顶上,找到一处视野广阔的背风之处坐下来,拿出画板和工具,刷刷的拉了几条直线。
虽然这三年间他像是与自己赌气一样没有再碰过大学专业方面的东西,但这会儿比划两下,发觉灵感和手感依旧还在。
还行。
山下老街的轮廓清晰可见,李牧遥低下头,认真刻画起来。
过了不知多久,直到头顶的光线不允许再继续画下去,李牧遥这才收了手,将图纸一并卷起收进背包的外侧夹层,只留下一把裁纸刀。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