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躲藏(第 1/3 页)
玉簪村有个传统,那就是村民会自发将祥云寺中年迈的僧人接回家中赡养。
他们把家里的厢房或偏屋这种较为安静的屋子辟做老僧人修行食宿之地,平日里除了负责老僧的一日三餐,间或还会在老僧诵经时沐浴佛音以求家业太平、身体康健,偶尔再陪伴老僧回到祥云寺中参加法事等。
这种传统是玉簪村建村以来就有的,村民除了赡养自家老人和祥云寺的僧人,也赡养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所以村中也不乏居家的修行者,他们一生不婚不育没有子嗣,却在年老后都能得到很好的照顾。
这是中国传统孝文化的体现,村镇两级政府也鼓励村民把这种文化弘扬下去,领导们每年也都会到各家进行慰问。
近些年随着祥云寺游客的增多,游客接待中心也设立了导游处,在导游的讲解下,这样的特色也吸引了不少游客,他们会到村民家中做客,购买一些地产的鸡蛋和谷物,顺便还会给老人送来一些生活必备品。
这种举动等同于向寺庙捐赠功德,村民往往会记下这些游客的名字,定期将名册送到祥云寺的大雄宝殿,有专门的僧人为他们诵经祈福。
由于季家在村里算是与祥云寺渊源最深的家族,很多时候村民与寺庙之间的许多事务都由季荆来统筹协调。
这些日子她为了帮着两个外甥把季家祖上的菜谱给抢回来,也没少在村里和祥云寺走动,这才得知邻居家的老僧竟然曾跟着家中曾大太爷修行过。
到邻居家一问,老僧还真的翻到了一些旧物。
李牧遥接下箱子并没急着打开,仔细放进姥爷的房中,因为他马上就要动身去大唐酒店,以事先准备唐载繁晚上宴请客人的晚餐。
唐载繁虽说也邀请了李教授一道去,但老李同志实在是不愿跟着他折腾,也不想过多掺合唐载繁的饭局,便以身体不适为由留在了家里。
于是老两口就由季荆留下来照顾。
季荆厨艺虽不如李牧遥,但也有几道拿手菜,尤其面食做的最好,馒头蒸的松软可口,空嘴吃都能吃出香甜的麦香。
李教授很满意,对季荆的印象好了不少。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