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裘继荣的迷茫(第 3/4 页)
“那继荣兄内心更倾向的是哪个呢?”
“我心里肯定是更加认可戏曲学院,因为那跟我的专业更加对口!”
“呃,这种事情按理说我不应该多嘴!但是我还是觉得,继荣兄,你最好的可能还是进戏剧学院。”
“啊,为什么这么说呀?”
“继荣兄,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京剧现在的行情怎么样?”
“裘继荣的目光有一点悲凉:“周兄,你对京剧的现状可能不太了解。京剧现在,甚至用惨淡都不足以形容。整个北平城每天看京剧演出的人不到2000,市场非常不景气,而且观众越来越少了。我爸的工资不到3000块,我哥哥的工资就1000多一点……”
景轩打断裘继荣的话,说:“继荣兄,我给你讲个故事,芭蕾在中国的市场比京剧还要小,有一段时间中芭都快维持不下去了。不过最近几年中芭的情况好了很多,其中张一谋导演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挂》起了很大的作用。”
“京剧是好东西,但必须顺应时代才能传承下去。如果能够跟优秀的导演合作,也许能够趟出一条新路来!
就像陈导的《霸王别姬》那样,有多少人通过陈蝶衣认识了京剧。继荣兄,你去做演员,红了,赚了钱,就可以砸钱维持自己的剧团,打响京剧的知名度。甚至于,你可以专门拍一部关于京剧的电影。”
一旁的裘继荣陷入了沉思!
景轩接着道:“中戏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有着自己巨大的人脉,这一点也是戏曲学院不能比拟的,在中戏,你可以更容易的接近成功。我言尽于此,继荣兄你好好考虑考虑吧!”
裘继荣狠狠的拍着景轩的大腿说道:
“景轩兄,一语点醒梦中人呀!”
丰泽园,是是旧京城八大楼之一,主营鲁菜,声名显赫,那会儿有“穿鞋内联升,吃菜丰泽园”的说法。
人道洪流时期,丰泽园作为四旧被砸,名字改成了大众餐厅,一帮名厨被逼着去烙大饼、蒸窝窝头、擀面条什么的。后来恢复招牌,又在珠市口重建了一座大四合院,仍是声名显赫。
裘继荣是地道的燕京人,这次听闻景轩一席话,颇有些‘醍醐灌顶’之感,非要拉上景轩吃饭,地点就选择在了丰泽园。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