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探班,顾问(第 4/4 页)
“哈……”
旁边另外几个专业顾问,闻言也都一起苦笑起来。
他们都是杨逸请来的。
其中伊丽莎白·德瓦恩是原剧的首席顾问,她本人就是个犯罪调查方面的专家,还发明了一些鉴证仪器等,绝对是该行业的顶级大牛!
然后其余几个则是昆虫学家、气候学家、物理学家等。
也都是原剧所请的那几位。
虽然杨逸有原本的剧情做参照,那些剧情都是已经吸取专家建议后改进过的,而他抄袭时根本不需要再找顾问。
正如刚才伊丽莎白等人所说,她们几乎都没法提出更多改进建议了……
但。
杨逸觉得做人还是要有些底线的。
请他们的花费,就当做是对抄袭他们劳动成果的报酬吧!
况且,美剧的剧情是要随着观众反应和社会热点,不时修改的。那么后面的剧情也不一定会完全照着杨逸的剧本走。
如果要增加新的案件,就用得着这些顾问了……
而且拍摄专业影视时要找专业顾问,这几乎已经是米国影视界的规则,如果你不请,反而会被观众质疑是不是乱拍?
这也就是为何,米国的影视整体上都显得比夏国更专业。
其实。
在90年代以前,大洋彼岸的影视剧也是都会请顾问的。
比如【红楼梦】就请了许多历史学家、文学家、古代民俗学家等,不但对每一句台词都要细细把关,连剧中只是作为摆设的家具、花瓶等不起眼的东西,也都经过明确的考究!
还有剧中角色的动作举止,那背后都是有考量的。
所以最后的剧集才会那样古味十足,几十年后仍是经典!
但90年代以后,影视行业开始盲目的迷信“港台先进经验”,反而把自己的传统都当做糟粕扔掉了。
90到2000年左右时,托以前的老底子,国内影视剧都还能过得去。
但等21世纪后,就基本烂透了!
尤其后来的那些所谓职业剧,不管主角是律师、医生、还是翻译官……全都连一点基本的行业常识都没有!
让人尴尬的错误一大堆,烂到连普通观众都糊弄不住!
不过人家那些剧本来也不在乎这些。
那些职业设定什么的,不过是让主角们花式装哔谈恋爱的背景板而已。
即便某些剧请了个顾问,也只是挂个名,当做宣传的噱头罢了。
……
【csi】的几个顾问把杨逸狠夸了一通,这个说他剧集里的昆虫学知识非常深,问他是不是研究过这方面?
那个问他对空气动力学怎么会那么了解,是不是学这个的?
甚至,还有人说杨逸某方面的知识是该领域最前沿的成果,现在学界也还没完全证实呢,好奇杨逸怎么会那么了解?于是忍不住想拉着他,继续深入探讨!
杨逸都被搞蒙了。
他只是抄个剧本而已啊,哪知道里边还有那么前沿的东西?
这种无意中装出的哔,他可遭不住~
生怕露馅的他急忙随口糊弄过去,然后对安东尼转移了话题:“咳……那些演员的表现,你觉得如何?有没有那些需要换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