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8 针灸止喘(求收藏、评论、推荐、月票、投资)(第 3/4 页)
得气就是中医施针时的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
《标幽赋》中说:“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
黄素微微皱眉,自己的针灸的手法完全是师从陈静山。
他并不以针灸见长,手法也仅限于平补平泻法、提插泻法、提插补法,水平只能说是中庸。然而前世二十多年的行医经验,又给了他无数应对得气失败的经验。
得气失败要重新调整针刺部位、角度深度、运用必要的手法,再次行针,一般即可得气。
如患者病久体虚,以致经气不足,或因其他病理因素致局部感觉迟钝,而不易得气时,可采用行针推气,或留针候气。
黄素先停止施针,用手指沿着胸椎,找到第二胸椎一旁一点五寸处的风门穴再次施针,针入穴位提插捻转中感觉下针有沉紧之感。
黄素对患者说道:“我现在施针的位置你要是感到酸麻胀重,你就点头示意一下。”
得气时患者也会在针下有相应的酸、麻、胀、重的感觉。
见患者缓缓点头,黄素再次提插捻转第一针,仍然没有感到得气。
起出第一针,黄素这次变得更加谨慎,换了一种手法,押手捏起穴位处的皮肤,刺手再次施针,终于感到针下有徐徐沉紧的感觉,这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黄素继续问道:“这个位置是否有酸麻胀重的感觉。”
见患者再次点头,黄素找到胸椎与肩胛骨间的肺俞穴再次施针。
当感到得气的时候,黄素明显能感到患者急促的呼吸变缓,听到患者呼出一口重气。
大椎穴为督脉穴,督脉上通于脑,总督诸阳经,为阳脉之海,具有宣通一身阳气之功,故有宣阳解表、祛风散寒、理气降逆、宣肺平喘的效果。
风门穴为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之穴,是外邪侵袭人体的门户,故名风门,针之可散风寒、泄邪热、调肺气、止咳平喘,灸之可振奋经气、实气固表,预防伤风感冒。
肺俞穴为足太阳经背俞穴,是肺脏精气输注于背部的特定穴,具有调肺气、止咳喘、实腠理的作用,可治疗呼吸系统的内伤、外感诸疾。
三穴同用,在哮喘发作期可使肺内气道阻力降低,喘息即使得到缓解,缓解期,可使肺功能不断得到改善。对单纯性的支气管哮喘疗效最为显著。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