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刘备的用人之法(第 2/4 页)
“我曾听说,之前有人荐子义为大将,刘正礼因子义身份未尊而不同意,只是让他率领轻骑侦探,可见刘正礼并未重用子义。主公若是委之于九江太守重任,可令子义知道主公待其之厚,从而可让他忠于主公。”
“你所言之事我已想过,子义昔日曾为孔北海突围来求援,可知他乃重义之人。如今他追随同州刘正礼,虽未得重用,只是他也不会弃正礼而归我。九江太守之职,我想让云长出任,至于太史子义,他如今只是自称丹阳太守,我可正式上表荐他为丹阳太守,先生以为如何?”
周平仔细一想,觉得刘备所说,似乎才是当前最好的安排。
这样既可以表示了对太史慈的看重,又没有让自己人受到轻视。
而且,周平知道刘繇可能快要死了,刘繇一死,太史慈就可以正式归属刘备。
但刘备并不知道,而九江对于徐州来说,又尤为重要,不能随便给了别人。
太史慈聚众自称为丹阳太守,身为扬州牧的刘繇,却没有为他向朝廷上表正名,现在刘备为他向朝廷上表,也足以表示出对太史慈的重视。
反正丹阳郡现在也没在自己手里,
随便给谁都可以。
周平觉得自己看的是长远,刘备看的主要是眼前,二人所看到的东西不一样,所处的位置也不一样,想法便会不同。
“主公如此安排甚好,是平想的不够周到。”周平对刘备拱手道。
刘备走过去握着他的手:“呵呵,先生言重了,先生所言亦有道理,只是九江之地,北连徐州豫州,我们又要兵马南下,此地甚为重要,不可有失。也不是我信不过子义,只是有云长守在此处,我更可放心。”
周平回到房间,终于领悟到一些事情。
自己看的是大势,在用人方面,主要是以才能用人。
刘备却不同,他看的除了大势,还有利益,在用人方面,除了才能之外,亲疏关系更是重要的一个因素。
现在徐州的五个郡国守相,彭城相是东海人萧建,广陵太守是下邳人陈登,下邳相是东海人麋竺,东海相是广陵人徐g,这些都是徐州本地世家豪族之人。
只有琅琊相臧霸是兖州泰山人,臧霸虽然听刘备之令,但没有认刘备为主公,还算不上是真正的自己人。
就是妻兄麋竺,代表的也主要是徐州豪强的利益。
所以,在扬州,刘备必须要让自己人来掌握郡守之权,只有这样自己占领的地盘才会稳固。
周平还想到一点,那就是自己只是一个谋士,可以向刘备推荐有才之人,但怎么用,那是刘备的事。
刘备要是不懂用人,那他就不是一个好主公,也很难在这乱世生存和发展。
自己向刘备推荐太史慈出任九江太守,还很有可能会引起刘备的猜忌。
因为太史慈如果知道是周平所荐,他或许会更加感激推荐的周平,而不是任命的刘备。
刘备有理由认为,周平这是在布植己党,这是会遭忌的。
周平不知道刘备会不会这么想,但自己以后绝对不能再这么做。
除了生杀大权之外,任免之权也是要牢牢掌握在君主手中的。
几日后,刘备表任关羽为九江太守,又上表太史慈为丹阳太守,让刘馥出任合肥县令。
其实刘备的两位义弟,关羽和张飞,按说是张飞得的功劳要多一些,但在综合能力方面,关羽要比张飞强很多。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