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文安,吾之子房也(第 2/3 页)
他显然早已听说,周平之前说过曹操将要屠杀百姓,劝徐州百姓逃离的预言,但这个事情在当时看来,根本就不可能预料得到。
现在见到周平其人,不免想要一探究竟,以解心中之惑。
“当年曹公被害,曹操怀怒而来,他的兵马先是在兖州胜了黄巾,后又在陈留胜了袁术,此时正士气大盛,锐不可挡,徐州兵马必难抵敌。然而陶徐州有三万丹阳精兵,加上徐州兵共有六七万人马,即使战败,也必不致覆灭,很有可能会死守郯城,不敢再战。曹操远道来攻,粮草难继,郯城又久攻不下,而且此人并无仁心,必将迁怒于徐州百姓,从而屠杀百姓,以解其恨,又可显其威暴,想要以此逼迫陶使君投降或弃州而走。”
周平只好又将之前对刘备说过的话再述一遍。
他分析的这些话,如果在曹操屠城之前说,准确度或者说可信度并不高,但在曹操实际屠城之后来说,那就是百分百准确了。
陈登和孔融听了都不由点头,觉得周平分析的很有道理:“怪不得曹操退兵之后仅过一季,便又率军来攻,而陶使君彼时确实欲要弃州而走,幸得兖州被吕布所袭才未能走成。”
“曹操两次攻徐,杀民甚多,尤其是我下邳,生民减半。如今汉室陵迟,海内倾覆,若立功业,当在于此时。陶使君已经病亡,徐州无主,而鄙州尚且殷富,户口百万,刘使君若不嫌弃,还请屈尊临州治事!”
陈登继续说着,对刘备拱了拱手,再次邀请刘备去接任徐州牧之职。
刘备犹豫片刻,先看了周平一眼,又看向陈登推辞道:“袁公路近在寿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内所归,你们可将州与之。”
周平心中暗想,陈登接下来的话,不用猜也知道他要说什么了。
“公路骄豪奢恣,非治乱之主,徐州民多士众,登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于竹帛,若使君不应登之所请,则登亦不敢听使君之命。”
陈登的话意思很明白,就是说你刘备到了徐州,他们下邳陈氏会鼎力支持。而有他们陈氏的鼎力相助,很快就能募集到十万兵马,可以助你匡主济民,建功立业,如果你不愿去接任徐州牧之职,那陈氏就不会支持你,这十万兵马也就没有了。
同时还有另一层意思,陈登的父亲陈珪现在是沛相,你刘备如果不愿去徐州,继续留在豫州的话,陈沛相可能也会不那么支持你。
陈登所说的十万兵马对于刘备来说,有相当大的诱惑力。
之前徐州别驾麋竺来请,就已经说明麋别驾也支持他去接掌徐州,而麋竺是徐州豪强的代表,陈登又是徐州世家的代表,有这二人支持,他便等于是得到了徐州所有世家豪强的支持。
刘备正在犹豫,坐在一旁的孔融此时劝道:“袁公路岂是忧国忘家之人?袁氏四世五公,皆乃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