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27章 伍举献策(第 2/4 页)

    既然李然提起此事,子产自是要先问问李然的看法的。

    “禀大夫,如今楚国势大,唯有借力打力。”

    而李然的看法也十分简单,面对绝对实力的巨大差距,只能借用他国之力钳制楚国。

    而他这一想法, 立即得到了子产的赞同。只听他附和言道:

    “嗯, 晋楚之争久矣,想来晋国也不会坐视楚国一家独大。”

    “此次王子围若执意报复, 那咱们便可入晋求援。只不过,如今晋国内部亦是错综复杂。自从赵中军害了场大病之后,晋之六卿便可谓是一盘散沙。届时只怕是免不了还需要一番口舌之辩。所以,到时候还得子明多多劳心了。”

    堂堂郑国执政卿不想着去摆平晋国,却让李然身为一个行人多劳心?

    这逻辑不觉得有些奇怪吗?按理说,身份就决定了话语权。而要论身份,李然的行人一职,与子产的执政卿比起来,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恐怕也不为过。

    那是不是也就代表了你子产说一句,其实能顶我李然十句?

    既如此,又为何要李然多劳心呢?子产直接找晋国不行吗?

    还别说,这还真不行。

    这就得从晋郑两国之间的关系说起。

    要说起郑国与晋国的关系,那可也算得是另一部血泪史了。

    自晋灵公十三年至晋悼公十二年,一百年里,郑国六次顺从楚国,又六次叛楚归晋,而期间所发生过的大小战事,那更是不计其数。这也让原本底子就薄的郑国基业,更是雪上加霜。

    直至弭兵盟会后,晋楚共霸的局面形成,两相议和,这才让郑国与晋国和楚国的关系稍有缓和,而郑国则借此时机,也算是彻底跟定了晋国。

    故此,一旦楚国那一边若是又来了什么动静,那么郑国这边,所能依靠的也唯有晋国了。

    只是,由于郑国此前一百年里一直是于晋楚之前反复横跳。所以,郑国在晋国看起来,就犹如一个不怎么听话的小弟一般。

    所以,郑国想要在自己关键时刻与晋国方面讲得上话,那也属实不易。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民国之文豪崛起 小老板 沉溺 万历明君 江湖三女侠 晋末长剑 北齐怪谈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希腊神话 折尽春风 天下枭雄 1717新美洲帝国 绝世唐门之黯金圣龙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斗罗从攻略小舞开始无敌 遮天这个霸体太稳健 斗罗大陆续史莱克七怪成神之路 我是特种兵 秘密部队之龙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