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前往中子星(第 2/4 页)
谈话很快结束。
在送观察者出门时,丁仪多嘴闲聊一句。
“既然可以用中子星采集能源,那这个恒星的能源危机应该没了。”
“不。现在仍然在能源短缺之中。”
“为什么?”
三人走出了飞船,在夜色的林间小道里慢慢前行。
因为上空有气泡膜散发的夜光,四周一切环境都清晰可见。
“遇到本来就有的难题。通过中子星采集能源的办法并非没有风险。这种方法也是需要耗费极大能源的。
我打算采集的一颗中子星位于距离猎户座gw八十五个天文单位的宇宙空域中,中子星半径有十公里左右,但本身的质量极其庞大。质量庞大体积却很小时,中子星附近会产生巨大的引力,在将四周一切向其靠近的星体和宇宙尘埃撕碎。同时,也会在其体内产生紊乱无序的磁场。
我的飞船可以通过改造结构,承受这种强大的引力,降落到中子星上。
但目前存在一个问题:中子星星壳内的无序磁场会干扰一切用于通讯的电磁波。
从中子星采集能源是一件耗量巨大的事情。
目前的技术是通过找到中子星在球体两面的裂痕处——这并不是指你们普遍认识里面的裂痕,而是相较于球体其他部分,这个部分的质量较轻、更容易进入中子星内部。
通过在两边的裂痕深处找到一个相对称的位置,将一条用于能量吸收传输的导管放进中子星地表三公里内。
这两条导管还有特殊的作用, 在吸收能量的同时,可以保持中子星的能量平衡,以不至于在吸收能量时整个星体发生爆炸。
目前的问题是,中子星的地壳内都是高能物质,产生强大的电子干涉,把用于通讯、定位的电磁波信号全部扰乱。所以在放置导管装备时,两台运载导管设备的机器没法同时通讯,也没法将中子星内部的空间进行准确描述,成为两台单机设施。
即便预定了挖掘程序,但因为本身的电磁波传不出去,另一台位于中子星另一侧的机器的电磁波也接收不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