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六年(第 2/4 页)
出了大院往复兴门外大街走去,这两年这一地区陆续建设许多住宅楼房,形成真雾庙住宅区,包括全国总工会宿舍区、新302和老302宿舍、铁一区铁四区宿舍。路上的人稀稀拉拉,一眼望去就1辆美式吉普,2辆公交车。路旁堆放着建筑材料,有的房子的脚手架还没有拆,还看见了一座塔吊。
到了粮店门口,前面排着30来个人,粮食按票按证供应其实还没实行多久,从9月份才正式实行,之前还是有私人粮店的。
前两年《京都日报》报道了一系列的私营粮店坑害广大市民的案列,比如《新丰粮店非法经营被处罚款》,说的是竟以东三省玉米面冒充伏地玉米面被罚300万元,额,那时的钱不值钱,合现在的300块。还有就是《粮商魏向财唯利是图,曾大量倒卖面粉扰乱市场》《部分私营粮店代销国家粮食从中捣鬼,影响粮食供应引起广大市民不满》等等,还有大称入小秤出,为了缓解供需矛盾,以为数不多的粮食养活全华国的老百姓,不得不采取凭票限量供应的办法。
从今年8月对市镇人口实行定量、凭票供应粮食。因为才实行几个月,粮店的员工业务不熟悉,不会算账的、不会称粮的都不稀奇,每个粮点门口都排着一字长蛇阵。
粮本是黄色的牛皮纸表皮,上面印着京都市居民粮油供应证,还盖了个红色的圆章《京都市粮食局》,里面每一页都8列,主要是姓名,年龄出生年月日,性别,工种,粮食定量标准(斤),粮油定量标准(两),增减,备注。
家里有几口人就填几行,卫天明姐弟4个,大姐周云15岁,才上高中,每月21斤。二哥周卫东13岁比小卫入学还晚一年,15斤定量。卫天明自己12斤,臭丫头叫周淑兰,只有8斤。叔叫周国,40斤,婶儿叫李颖,28斤,细粮只占30%,油基本上是10斤粮食一两油,糖票、点心票、布票、肉票这些看单位效益,有的现在还没开始计划供应,不过老周家基本还够用,这几年社会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小卫是周家收养的孩子,周国和卫父做了十来年的战友,小卫的母亲打老蒋时就牺牲了,所以他从小就是李姨看着长大的。后来卫父去了半岛,也没回没来,就这样,老周家收养了小卫。
过了半个小时终于排进了粮店里面,三间房,中间一间是售粮处,两侧都是库房,还有一个窗口发票证,窗口旁边有个小黑板,上面写着这个月的供应的品种、数量、价格。就像这个月,大米0.16一斤,富强粉0.174,花生油0.59,香油0.68,白糖0.835,玉米面0.086,红面0.082,生面0.096。
挂面也就是生面是黑色的,俗称钢丝面,高粱做的,掺了一点标粉。吃起来还好,不难吃,有点像意大利面。不过这玩意不好消化,吃了之后容易胃不舒服,特别这个时代肚子里面油水都不怎么足。
店里有4个营业员一个粮站主任,其他地方的粮站主任在往后几十年都算个人物,不过这位置,还是算了吧。轮到卫天明上前,要了10斤挂面2斤富强粉,看着店员一张张的数钱,然后在粮本上记录盖章,称量的时候都快把脸怼称上面了,卫天明真想就地去世。
不过也没辙,扫盲还没两年,大家识字率不高,业务水平也是个问题,再过几个月熟悉一下就好了。等回到家天也黑了,开门的是大姐,周叔在卧室看文件,他现在负责ft西站调度中心的建设,婶儿倒是没啥事,响应上面号召,跑去妇联了,毕竟夫妻俩都握实权影响不好,至于老二还在屋里看小人书。
”小猪,晚上给你拨面疙瘩吃。“说着把面袋朝老幺晃了晃。然后丫头就急了,卫天明自己也被大姐收拾了一顿。
”你老戳咯她干啥“大姐抱着丫头没好气的瞪了卫天明一眼。
卫天明嘻嘻哈哈的没回答去厨房了,白菜炒肉已经好了,婶儿正在炖鱼,没辙,鱼比较好买。今年虽然还没出肉票,但是猪肉这玩意也不是想买多少就有多少。婶儿也给了卫天明一下,然后把粮袋拿了过去把他赶出去”别欺负你妹,多大人了。“
走进大姐那屋,大姐正抱着小丫头讲故事,从包里掏出2个自己重新包装过的士力架在手里颠了颠,然后自己又挨大姐揍了,士力架也被抢走了,”唉,以后谁敢娶她“卫天明转身回自己屋去了。
室内面积有个10平方左右。二型住宅算是国内早期建造的楼房中最宽敞的了,等再过一年,建工部门就会设计其他住宅,因为“二型住宅”面积标准太高,设计要以“近期为主,远近期结合”,每人平均居住面积不大于4平方米,每户居住面积不得超过18平方米,到时候的楼房都是3、40平方的,再有大房子分得到63年左右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