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可惜的尽头是神学?(第 3/3 页)
也许吧!
但是刘一辰只相信科学,只相信证据,如果有一天能够证明神学是对的,世间真的存在上帝,存在着神,那么他就相信。
如果证明不了,谁爱相信谁去相信,反正他是不信的。
当然,刘一辰没有意识到,自己,或者华夏学者的思维,与西方的思维存在着很大差距,不是智商上,而是文化根源上。
哪怕马克思主义发源于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西方也有很多,科学同样盛行于西方,很多开创者、发扬者都是西方的学者,但是并不妨碍着他们信教,几乎大部分西方学者,都是信教的,只是信仰的教派有所不同罢了。
而相反在华夏,信教的只是少数,对于那些神佛之说,相信的并不多。一来,华夏文明就比较相信自己的祖宗,死人封神仙,活人封诸侯。多少击败的神仙、佛,生前是人。
至于佛祖、菩萨、道祖,去拜不是因为真的信,而只是求愿,求个心安而已。
刘一辰随后离开法兰西,前往德意志,和学校的领导汇合,去了慕尼黑大学和慕尼黑工业大学,去促进九龙大学与他们的合作。
慕尼黑大学和慕尼黑工业大学,虽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比不上哈佛、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之类的大学,但是实际上实力也丝毫不可小觑。
当然,让九龙大学领导感兴趣的是,还是慕尼黑大学的机构设置,在慕尼黑大学设置了评议大会,这是大学议事决策的权力机构,其成员通过选举产生,每一届的与会代表中,教授代表为36人,其他学术人员代表12人,学术代表为12人,非学术人员代表为6人。校长等校务领导委员会的5名成员也是评议大会的成员。
可以说,这种机构设置是非常独特的。
而除了考察慕尼黑大学的机构设置,自然也讨论着交换生、留学生的名额问题,以及彼此合作机制。
慕尼黑工业大学,同样也如此。
九龙大学也是希望,通过与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合作,增强自身的实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自身力量稍有欠缺,就要学会善于利用外在的力量。
将朋友搞得多多的,将敌人搞得少少的,这才是正确之路,而不是举世皆敌。
整体来说,九龙大学的德意志之旅,还算比较圆满,目标都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