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麻烦来了!(第 3/4 页)
当年。
沈万三出钱修建金陵城城墙,也不是全部进行了维修,而是将损坏最为严重的部分进行了修砌,保持了金陵城城墙的基本完整。
东南部城墙在前些年并没有发生什么战乱,主要是以自然破损为主,但此刻大明朝建立了十余年有余,总不能一直都是这么一番破败的状况,尤其是近些年前来觐见天朝上国的外邦使团越来越多。
所以。
朱元璋和这些外邦使臣聊天时,有些不怎么上道的外邦使臣自然就会提到破损的金陵城城墙有碍观瞻了。
正因为如此,即使是身在宫中,向来对这些大工程不感兴趣的朱元璋也认为为了彰显帝国雄风,怎么着也得把金陵城的城墙恢复到它原有的恢弘模样。
曹廷训几次见到皇上,被对方一番嘱托,自然更不敢小视,没几天便在东南城墙处搭建起面积广阔的建筑工地,有官办的,也有私营的,都想在今年结束前完成任务,也算是送给朱元璋的过年之礼了。
但是。
事情没这么简单。
这两天。
几乎一夜之间。
原本降下不少价格的砖石又突然涨价了!
有传言说,是有些达官贵人也想趁着这个时节修缮自身宅院,一时间供不应求,即使官府依旧没有涨价,可是烧制砖石等建筑材料的成本却在直线增加。
没办法。
官府从朱林那里是获得十余万斤免费的高热量无烟煤,可用来烧制砖石的优质粘土却需要钱,而这一次,从根本上涨价的正是这些粘土以及烧制砖石的工人薪水。
据说。
有土窑厂用接近工钱五倍的价格从其他砖窑里挖人,尤其是私营药厂间的人才竞争,这两三天几乎达到了白热化。
有一些没有警惕这方面的窑厂几乎一夜之间,整个窑里的工人除了东家以外,全被人挖走了。
当然。
官窑那些工人可不是能随便挖走的,可大明不过建国十余年,很多方面的发展都还不完全,尤其像这种向来不怎么被重视的窑厂,所有常驻官窑工人加起来也不过五六百号人。
这么点人又怎么能稳得住整个建材市场的价格呢?
因此。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