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天命之数!(第 2/4 页)
灰散了。
他眼前所坐着的,正是皇帝年初时配给他的和尚姚广孝。
明初。
朱元璋曾在全国选拔僧侣,责令礼部为这些和尚安排相应考试,精通佛学儒道的甚至还能给予官职。
随着他的儿子们年纪越来越大,尤其是朱标以下的几个年长皇子封王,要去各地就藩,每个王爷身边都会配上一些和尚,数量不一。
说起来。
他选拔如此多精儒通佛的和尚,除了和他的和尚情结有关,更希望这些和尚能以佛学儒道感化自己这些心性不一的儿子向善忠君,为皇帝镇守天下。
年初。
考虑到朱棣明年春季就要去北平就藩,也给燕王配了好几个和尚。
起先,朱棣不喜欢这些光头佬,却和其中的姚广孝谈得颇为投缘,甚至还被对方的一些言语勾起了其他心思。
姚广孝虽是和尚,却不迂腐唠叨,说话风趣机智,更不是那种整日在朱棣耳边念经让其向善的蠢和尚。
朱棣大半年以来不断销金应酬,并不是完全出于他喜欢玩的本性,而是姚广孝的建议。
毕竟。
朱棣刚出生时天生异象,当时起义军中就流传他有继承大统的帝王征兆。
因此。
等到明朝建立,定都金陵,朱棣越来越大,所表现出来的能文能武之干,更使得这种传言在京中权贵中流传甚广。
这也是朱棣担心自己离开京城被人造谣觊觎皇位,怕三人成虎而被构陷,故而结好其他人的原因。
“是……啊。”姚广孝并不像正儿八经的和尚坐得那般端正,而是歪歪斜斜的倚着柱子,龇牙咧嘴的揉着腿,哈欠连天。“到此刻,贫僧已是整整二十个时辰没睡了,只是,想破了贫僧这颗和尚大脑袋,也想不出为何圣驾会让一个与朝政毫无相关十几岁的民间少年去抄当朝宰相的家!”
“本王何尝不是呢?”
朱棣郁闷苦笑着:“本王真是越来越摸不准父皇的心思,或者说,从来也没有摸准过!反正,父皇这段时间在朱林身上中了邪似的……”
说完。
他盯着那没烧完的檀香,陷入沉思。
"殿下,离他远些吧。”
末了。
姚广孝忽然道。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