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宋濂的天下之问!(第 1/4 页)
朱林想起了那个在大学里对自己极好的老教授。
上一辈。
他人生最快乐的日子便是大学。
在校园里可以勤工俭学维持生活,又能研究喜欢的历史,累了还可以看看青春靓丽的小姐姐,算是无忧无虑。
他最大的幸运就是有那位老教授的教导和照顾。
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业上,由于这位老教授的存在,大学生涯是他上辈子近三十年的人生中,活得最轻松的一段日子。
细细看来,宋濂和那位老教授倒是有几分相像。
朱林熟读大明历史,自然知道宋濂在大明史上是什么样的地位。
严格意义上说,宋濂算不得是开国功臣,但其在元朝拒绝征召,隐士独居,到了大明立即出山积极辅助洪武大帝,对大明影响极深。
尤其是朱元璋前七子都曾受过宋濂教导,深受其务实淳厚的风范影响。
就连发动靖难之役成功的朱棣登基后也试图为他以及其族人平反,只是被一帮从龙之臣反对了。
直到死。
宋濂也没为所受的委屈向朱元璋抱怨过什么。
漫漫历史中。
总有这样一批文人坚守着底线,恪守教育理念,而他们所守的也正是现代几乎缺失的文人风骨。
朱林看着眼前的宋濂很感慨。
根据历史。
再过一年,宋濂就会因为孙子宋慎牵涉到了胡惟庸反案而被流放,而他还没有到流放之地夔州(今重庆)就病死途中,堂堂大明文人之首如此下场,令人唏嘘。
宋濂为官清正,更是精通教育之道,如果有这样的人一直存在,那么大明的开化程度也会大大提高。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想发展绝对要靠教育,而宋濂就是这样能推动教育的人。
此时的大明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已算是文明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了,但国民文化程度依然很低,想实现国家真正之飞跃,教育之路任重道远。
朱林虽然目前只想做生意,但他更明白一点,要想把生意做大,就必须有一帮较高文化程度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还有一年。
宋濂就要被流放。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