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划算买卖(第 3/4 页)
此时还未出现科举,黔首们并没有知识改变地位的认知,在他们“狡猾”的观念中——
一个半大小子能帮家里种十亩地,一个半大闺女只能种五亩,把能多种地的小子留在家里,把少种地的闺女送去学字,就可以拿到三石三斗三升粟……
这笔买卖真是太划算了!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小天使们的讨论,我都有在看!
然后关于女子能不能从政,我真的有思考啊,不是一拍脑袋就决定的orz之前也有小天使说我一个粮食问题写了那么久,但是,古代最重要的就是粮食。
粮食多了,你才能发展其他,不然每个人都被锁在土地上,一年到头不停耕种才能吃饱并且交税,怎么可能有心情支持商业发展,支持子女念书。
比如说战场卫生,酒精杀毒吧,粮食不多,提出酿烈酒这不是作死吗orz
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也知道啊……所以八十多章,我起码在搞粮食方面搞了四十多章?(没数过,但是我印象里挺多的)
现在的粮食产量,不能用看原本秦朝的产量去看它啊【躺平】,而且,青霓那些残次品多胎丹培育出来的粮食种子,还没有发放下去呢……
基本上能在这个基础上,至少提高三倍的产量_(:3」∠)_
【下面是陛下今年的国库收入】
宋朝有占城稻(就是我文里的骆越稻),所以我对比的是宋朝数据,宋朝人口1亿多人,耕地面积达72亿亩。
秦朝人口两千五百万,【在引入骆越稻后】耕地面积能达到一亿八千万亩,税田按十取一算,能收税的田地也有一千八百万亩了。
一千八百万亩,其中十二万亩地是骆越,一年三熟的土地。【3,240,000石】
一千七百八十八万亩是骆越之外
的土地。
又,宋元时期从越南引进高产的占城稻,明朝只在南方进行了推广,清朝则将之推广到北方。这让全国亩产比明朝提高30,总产提高一倍。
也就是说,南北方都推广了占城稻,比只在南方推广全国亩产能提高30,秦汉总税田中,占城稻占30,
所以,一千七百八十八万亩中,有五百三十六万四千亩,种了占城稻。
而骆越稻种在北方一年一熟,种在南方一年两熟,宋朝时候,引进骆越稻(占城稻),收成提高了一倍。
秦汉北骆越稻税田:上田7776石,中田576石,下田3744石
秦汉南骆越稻税田(一年两熟):上田15552石,中田1152石,下田7488石
现代,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273;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比例为448;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比例为279。
秦汉南北骆越稻税田:上田7776石【1,464,372亩】,中田576石【2,403,072亩】,下田3744石【1,496,556亩】
南方耕地面积占全国的359,北方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41。
秦汉南北骆越稻税田:上田【525,709548南亩+938,662452北亩】,中田【862,702848南亩+1,540,369152北亩】,下田【537,263604南亩+959,292396北亩】
秦汉南方骆越稻税收:上田:8,175,834890496石,中田9,938,33680896石,下田:4,023,029866752石。
秦汉北方骆越稻税收:上田:7,299,039226752石,中田8,872,52631552石,下田3,591,590730624石
又除去骆越稻外:
南方耕地面积:4,464,524亩
北方耕地面积:7,971,476亩
由于不会全
种小麦和水稻,这里简单粗暴一点,都去了零头,算是种了别的农作物。
南方非骆越稻水稻面积:4,000,000亩
北方非骆越稻小麦面积:7,000,000亩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