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钟繇再出手(第 3/4 页)
贾逵并不傻,他相信这里面有钟繇的手笔,也相信夏侯惇不会这么不顾及大局,他这么做一定有他们的思量。
可按照刘峰的说法,用夏侯氏乃至夏侯一族的名声去算计,还要让夏侯惇亲自去做。
除非曹孟德是疯了,否则他恐怕是想不出这种事情的,更不可能去同意这种事情。
“你说的有道理,但是没你想的那么严重,也不至于沦落到那个地步。”
“这种事情可是开不得玩笑的,君子好名,为了声名甚至可以不顾性命的事情,从古至今数不胜数,更何况家族乎?
先生出身不是世家豪族,恐怕对这个不甚了解...”
“我出身的确不是世家豪族,但我也不是傻子。
我说的不至于这般严重不是说这件事情影响不到夏侯家的名声。
而是到不了那个地步就会停下。
你可别忘了重要是一个什么人,他除了是大汉的司隶校尉,司空曹孟德的心腹之外。
他还是这天下数得着的名士。
颍川钟家,从小就就被誉为颍川俊杰的存在,和荀彧也是一个辈分而没有被压过风头的人。
他祖父钟皓可是随同郡陈寔、荀淑和韩韶,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合称为“颍川四长”的存在啊。
更不要说还是当年的清议领袖,名望在这天下都是排在前面的存在。
若只是夏侯家一家之事,他们的确是压不住。
但要是有钟繇带着颍川钟氏给他们兜底,这件事情就有得谈了。
此时双方僵持在潼关之外,这个地方你可不不要小觑了。
首先,只要在潼关之外,那就不是三辅之地,钟繇就有理由冷眼旁观。
但同样,在这里发生的一切,都会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三辅雍凉之地,那位玄德公的一举一动乃至于每一个命令,都会成为某些人的谈资。
同时也会成为他们判断这位玄德公是否可以镇得住雍凉三辅的依据!
有句话说得好啊,这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大汉传承四百年了,若是可以继续传承下去自然是好的,可若是真到了那个地步。
也不是没有人不去思考一下自己日后的道路如何。
尤其是这潼关之后的数千里之地,那可是经历了百年羌乱的地方,这里的世家豪族乃至其中百姓对这朝廷还有多少忠诚可言,恐怕连他们自己都不清楚了。
在他们眼中,玄德公不是什么大汉宗亲皇叔,不是朝廷的重臣,更不是什么朝廷。
玄德公只不过是一个很有实力的....外来人罢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