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给关羽找一个先生(第 3/4 页)
“最大的缺陷?关某有什么缺陷?就因为关某自傲?”
“是出身!”刘峰说这句话的时候有些无奈,“玄德公虽然跟随过卢中郎,关将军也是天赋不俗。
但你们的出身太低了,几乎没有家学传承,仅仅凭借着经验或许可以在战场上叱咤一方,可这天下之事并不是战场上就能够全部解决的。
正如小子所做的事情,哪一件和战场有关?
可哪一件又不是在主导着战场?”
“.....你且继续。”关羽这一次没有继续坚持下去。
“关将军,世家子的确是有很多的问题,将军看不上他们那也是情理之中。
但是我们现在不可否认的是,他们这么多年发展下来并不只是因为他们手中握着这天下的学识!
将军想来也是明白一个道理的,有时候从这上面看到的,和你真正需要的,并不是一回事。”
刘峰说话的时候,指了指袁涣手中的典籍,也让关羽明白了他是什么意思。
“那与世家子有什么关系?”
“你知道为何所有人都知道世家的难缠,但是我大汉的众多皇帝宁可对他们又爱又恨,也不能将他们全都舍弃么?”
“为何?”
“曜卿!告诉他!”
“.....”袁涣看着身边这个家伙也是挺无奈的,“因为好用,而且是真的好用!”
“嗯?”
“我世家真正重的其实是传承,而非典籍!
这一点从那圣人孔家便能看得出来。
早在景帝时期,孔家就因为种种原因无奈将自己家中所有的典籍全都送给了天下,任凭抄录收藏。
可在那之后百多年的时间,孔家已经牢牢占据了大汉仕途三分江山。
家族中担任九卿、诸侯国相、刺史、太守共计五十三人,列侯七人。
而之所以能够传承至如此程度,并非仅仅是托了先祖之名,否则当年的董氏族人也不会沦落到了那般惨淡地步。
世家对传承二字十分看重,家族之中每一人在自己人生的最后一刻都要完成一件事情,那就是将自己的一生融入到自己最擅长的学问之中。
这就是为何各家所学典籍相差不多,但家学却完全不同的原因。
我们学得不仅仅是这典籍上的东西,还有无数先祖在上面写的注解和自己的见解。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