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观山往事(第 3/4 页)
“孙老大,你别闹......什么弟弟?”
“别跟我装蒜,封学文。你还有个弟弟,叫做封学武,对不对?”
冯二狗不知道孙缺到底是知道的,这些事情分明都是办的密不透风的啊!
孙缺“哼”声道:“你在我面前没有任何秘密可言,你最好跟我交实话。”
冯二狗一时间乃是面如土色,愣了一会儿才开口哀求道:“孙大哥,孙仙长!我把知道的都告诉你,只求你不要为难我的弟弟,就让他......做个闲人吧!”
孙缺点了点头,冯二狗当即将他所知之事和盘托出。
封思北离开青城山之前,撇下兄弟二人,又将自己藏了数十年的秘密,尽数告知了封学文。
观山太保一脉,由来已久,最初乃是清溪大族,以倒挖巫山棺材峡的悬棺起家。后被刘伯温赏识,举荐他们到京中修建大明皇陵。由此入了官籍,大明太祖御赐家主封王礼纯金金牌,称之为“棺山太保”。后嫌弃名字过于难听,谐音唤作“观山太保”。
而这观山太保在四大家族中并非最厉害的,但对盗门的影响却是巨大。他所提出的“毁符、弃鼎、剿匪”三策,一度使得明代中期倒斗之事绝迹,也因此被民间四大派载入了黑名单。
观山太保传到明末,万历年间又出了一位奇人,名为封师古。此人眼见世道衰微、圣上无道,一气之下,称病还乡。封家在巫山的基业仍在,收入主要是开凿巫盐矿脉。但封师古对钱财视若无物,回乡后除了引火炼药,旧事推演卦象,也常托借云游四海的幌子,带着手下人去各地盗发古墓,醉心于收集古墓中陪葬的种种奇珍秘器。
有一年,封师古忽然想起祖宗曾经留下一篇遗训,告诫后世子孙,说是封家借着在“棺材峡”盗墓,从悬棺盗取了“遁甲天书”,从而发家成为豪门望族。“棺材峡”里明挂暗藏的棺材,岂止成千上万?在那深山里还埋着一座规模庞大的陵墓,但这座墓绝对不能碰,否则必有灭族之祸,因为墓里藏着“尸仙”。
封师古有“盗墓之瘾”,又常有“寻仙执意”,所以此心一起,纵有十万金刚罗汉也降服不住。他一想到自家门口就有座神秘古老的乌羊王古墓,便把祖宗的话扔到爪哇国去了,当即率众进山盗墓,不了却在“乌羊王古墓”中,见到了一些令他做梦都想不到的东西。
随后,封家分为两派。一派相信封师古将得道成仙,于是一起进了地仙村。另一派则以封师古的同辈封师岐为主,他怕封师古修炼成妖,于是留在了外边镇守地仙村,并留下遗嘱,要后人设法铲除之。
至民国年间,封师岐的后人便是“封思北”。他平生多读道藏,中年后在四川青城山做了道士,仍对祖训念念不忘。一夜将真相告知封学文后,留下一个包袱,便独自下山,一去不返。
封学文要比封学武大六岁,老夫离去后再无亲人,下山后流落世上相依为命。由于正值战乱,眼看没活路了,封学文便打算进山当“响马”,在绿林中谋条生路出来。临走前,他把兄弟过继给了一家姓孙的财主。
之后,封学文在蜀中遇到老羊皮和羊二蛋,一起救下了鹧鸪哨,得他的引荐,化名冯二狗投奔了常胜山。
“那包袱中除去一块观山太保金牌外,还有一本观山指迷赋。除此之外,再无它物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