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264章:入爱琴海,驻威尼斯(求推荐了)(第 4/4 页)

    威尼斯的贵族们非常的有钱,之前垄断地中海地区的贸易,让他们赚得非常多,曾经有一段时期,他们每年的贸易收入,比同年大明帝国的税收还要多。

    他们有没有大量的金币和银币,而威尼斯这么小的地方,当然不足以让他们来消费。

    大明帝国的商船这个时候出现,正好满足了他们对物质和精神上面的需求。

    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之中有一种特别的产品,那就是书籍。

    这些书籍才是郑芝龙亲自来到这边进行贸易的原因。

    文化输出和汉文化推广是大明帝国征服各个地区的一项重要的指标。

    因为在战争方面对欧洲包采取的是坐山观虎斗的策略,不能像在扶桑和高丽那样直接进行文化推广。

    而一种柔和的方式就是售卖书籍。

    在翻译处的努力之下,双语版的《论语》和《三国演义》形成了。

    前者是为了传播儒学的哲学思想,后者则是纯粹为了更高的销量,吸引更多的关注。

    郑芝龙不仅仅带来了这两本双语书各三千套,更是把印刷设备都给带来了。

    在来到威尼斯的第一天,郑芝龙就在这里建立起了一个文学出版社。

    印刷和售卖书籍。

    此时的威尼斯正在盛行对人文主义的探讨和研究,以及对艺术的追求。

    这个时候出现一套全新的思想,直接勾起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兴趣。

    三千套书籍在第二天就被一扫而空,有些人甚至连饭都吃不上,就是要买一本书去看看。

    艺术和学问有些时候会使人变得癫狂,无所畏惧,甚至选择性忽视身体的感知。

    然后在第三天,威尼斯就出现了一股研究《论语》的热潮。

    有些人觉得其中的话语非常有道理,每一句都是至理名言,还有些人则是针对其中的内容提出了质疑。

    双方互有立场,谁也不肯相让,争论不休。

    三国演义的字数很多,翻译成英文之后更多,书是五本一整套的方式制作的。

    也就是说,实际上三国演义卖出了一万五千册以上。

    汉文化在这里得到了极大地认可,其普及速度之快,就连郑芝龙都没料想倒。

    一些人读完了论语和三国演义感觉一阵的空虚,他们觉得需要搞来更多的汉语言书籍学习。

    这些人对其中的人文关怀感触非常的深,

    甚至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开始主动学习汉文化,寻找那些相关的书籍进行佐证和研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不是吧君子也防 沉溺 晋末长剑 北齐怪谈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藏在时光深处的你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秘密部队之龙焱 穿书之女配的分手日常 万历明君 穿越兽世当神棍 机战之无限边境 宫墙柳 斗破:签到三年,从俘获女神开始 东汉末年枭雄志 斗罗:从俘获教皇比比东开始 绝世唐门之黯金圣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