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占领的是大宋的土地?(第 3/4 页)
臣推荐招讨使,少傅张俊为主使,御史中丞王次翁为副使,一文一武,明武暗文,两人配合,前往宣读圣旨,定可以取得不错的成果。”
赵构闻言点头说道:“是朕疏忽了,朕刚才差点忘了和金人议和的事情,还需要爱卿为朕分忧。
那么,就按照秦爱卿所说的那样,以张俊为主是,王次翁为副使,令两人携带1000人的军队前往山东路,让那股叛贼认祖归宗。”
赵构与秦桧商量好之后,就把这件事写入圣旨,传给了张俊与王次翁两人,让他们火速前往,不得耽搁时间。
这两个人都是为秦桧马首是瞻的,后者是秦桧的头号狗头军师,为秦桧出谋划策,才走到了今天的地位。
前者虽然被称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却为人贪财残暴,为秦桧马首是瞻,最后更是害死岳飞的直接凶手之一。
总之,两人都不是什么好货。
听到是秦桧和赵构两人商量好之后的事情,他们也无法做出什么反驳,只能听命去行事。
大明帝国南宋山东布政司这边,刚完成对山东的占领和基本整合之后,孙传庭把战果报告给了朱由检。
得到朱由检的命令是,近一两个月之内,都不用主动去开启战争,以山东布政司的恢复建设为主。
要知道,金兵统治下的汉人百姓生活得一部分人宛如猪狗,剩下的人则是猪狗不如。
沉重的赋税和金人肆意妄为,对山东的经济已经;农业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经历战争之后,这里满布疮痍,饿殍遍地。
金人可以对这些汉人百姓的死活视若无睹,但是大明帝国的士兵和官员们无法看着华夏百姓受苦而不去管。
所以,他们必须要管。
宋朝时期,恶劣的气候还没有出现,没有大明帝国所经历的天灾,此时作物还是比较容易种植和丰收的,不过就是战争毁灭了田地,赋税压垮了百姓。
而当大明帝国掌管山东路各地之后,首先就是取消三年的税赋,并且发放高产作物的种子,以及先进的农具来帮助农业生产的恢复。
为了防止饥饿的百姓会吃掉那些作物的种子,他们还专门设立了监管的机构。
广设粥棚来救济那些实在是没有米下锅的百姓,同时,开办大量的工厂,给予大量的工作岗位,让那些失去了田地,或者对种地没有天赋的百姓可以选择一份工作。
这些工作发放的都是煌夏银钞,在第一批工厂建设的时候,南宋时空这边的印钞厂也随之一起开办。
不仅仅是银钞,这里还制作银元,规定了银元价值。
对山东路之内的百姓,进行银钱管制,三个月之后,境内将彻底停止对铜钱的兑换,只能使用银元和银钞进行交易。
就算是银两,也必须要到银行换成等价的银元之后,才可以具备货币的性质。
宋朝商业发达,即使是南宋,也处于世界第一经济体的地位。
商业繁荣之下,催生出了票号以及交子等金融性质的场所和物品。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