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百万移民(第 3/4 页)
美洲的面积真的很大,大明帝国想要将整片土地管理起来,需要的人力非常多。
毕竟大明帝国要的并不仅仅是一种殖民主义的掠夺,而是一种垂直化的管理。
所以需要建立完整的行政机构,每一个机构都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政务人才,这些人都是需要大明帝国本土来进行教育和外派的。
在崇祯四年的时候,大明帝国境内就相继建立了很多所专业的大学来教育各方面的人才。
其中非常关键的就是对政务型人才的培养,也包括包括立法和司法机构。
然而尽管是这样,到崇祯六年这些人还是不够用,还是需要大规模的进行批量化人才的培养。
截止崇祯六年四月份统计结果,大明帝国已经累计向美洲移民超过两百万人。
另外一个移民这么多的地方就是澳洲。
自从占领东南亚地区以来,大明帝国这边就一直在计划着向澳洲进行移民。
之前是因为对东南亚地区的掌控力度还不够,后来将中南半岛彻底拿下来之后,这片地区也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威胁了,郑芝龙于是就派出了先头部队进行探查。
获得了大概的地形图之后,郑芝龙上奏朱由检这件事,获得批准后开始进行移民活动。
大明帝国的百姓是非常朴实无华的,他们需要的仅仅是几块土地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对现在大部分的百姓而言,他们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
但是仍然有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受到极其严重的天灾等等。
导致一个原本富裕的家庭变得极其贫穷。
这个时候一个新的出路摆在他们的面前,去到另一个很远的地方开始一段新的生活,而在那里他们将拥有在这里10倍的田地。
10倍的田地,如此诱惑的条件,很多人都是非常的有意向。
有道是故土难离,大明帝国的一些人有着乡土情怀,他们并不愿意远离这片养育自己的土地,远离那些自己熟悉的人。
但是在大明帝国朝廷的极力推动提倡之下,有一些过不下去的底层人,决定出去搏一搏。
以前的移民,郑芝龙只是把他们带过去,其他的就要靠那些人自给自足来进行生活,这种方式虽然说有可能对人的能力有些培养,但是实际上发展起来速度非常的慢。
而现在的移民则是不同。
那一块土地是从未开发过的一片巨大的荒芜的土地,虽然有一些土著人,但那些人根本不能作为生产者。
或者说他们的生产力极其低下,真正想要发展起来还是要依靠这些移民过去的大明帝国百姓。
这些百姓过去并不是让他们受苦的,而是让他们在那里获得更加幸福的生活,一些基本的生活保障之类的产业,必须要移植过去。
比如油盐酱醋茶这样的基本调味品,大量的优质的蔬菜,作物种子。
化肥工厂,铁质品工厂,农具工厂,制衣厂,纺织厂甚至是自行车厂。
再有就是一些涉及到基础工业的厂区,比如水泥厂等等。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