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最适合的获取方式(第 3/4 页)
对此徐磊则是哭笑不得。
虽说航天局那边采购这台核聚变动力装置支付了全款,但如今对于徐磊来说还真对钱没有任何兴趣。
划重点。
是真的没有任何兴趣。
可不是老马那种表面上不感兴趣。
先不说未来科技已经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公司,就连徐磊本人都是绝对的首富,并且还是远超第二名很多倍的那种。
加上公司每时每刻都在赚取海量财富,单是这点采购费确实可有可无。
在徐磊的认知中,什么都没有影响力来的重要。
不过这种话肯定是不能直接对于弘亮说,为了尽快解决掉这件事,紧接着只听徐磊突然把话题拉到了聚变电站上。
是的。
他并没有直接回答于弘亮的问题。
“不瞒你说于指挥,我本人也希望核聚变动力装置能够发扬光大,但能够从事这种装置制造的科研人员实在太少,只能被迫暂时将项目搁置。”
“另外我接下来需要参与其它聚变电站的建设,实在腾不出时间。”
“你要去建设聚变电站?”于弘亮显得有些诧异:“我怎么记得你们滨江市的龙湖聚变电站,都是裴院士着手负责的。”
“裴老已经退休了。”
看到于弘亮拿这个说事,徐磊连忙又说:“新的聚变电站越快建成,我们才能越快完成传统能源的改革,于指挥你也不想看到还有人使用化石能源吧?”
“这个……”于弘亮一时语塞。
化石能源污染环境是公认的,以前没有办法才被迫使用。
如今可控核聚变技术都已经被攻克,若不尽快完成对传统化石能源的变革,依旧心安理得的使用化石能源,那岂不是开历史的倒车。
所以关于这点于弘亮还真没什么好说的。
面对徐磊给出的借口,最终于弘亮只得无奈松口:“那好吧,这几台核聚变动力装置就先搁置,等你建设完聚变电站后再说。”
“于指挥可以放心,目前我们也在抓紧时间培养核聚变相关的专家,相信很快核聚变动力装置的制造就会形成完整的体系。”听完于弘亮所说的话,徐磊也不忘多补充了这么两句。
当然。
他可不是在安慰于弘亮。
无论是赚取足够多的影响力,还是让核聚变能源覆盖全球,这都需要建设聚变电站。
尤其海外那边基础设施不行,聚变电站的建造难度肯定比国内更大。
而这么多的需求单靠徐磊可不行。
为此研究中心和核聚变研究所的人,这段时间都会进入虚拟世界而,利用星瞳根据实际装置构建的模型学习聚变电站的建设。
这样就相当于再为公司培养相关领域的专家。
届时他们都能被派遣出去建设聚变电站和核聚变动力装置。
徐磊相信照这样发展下去,用不了几年核聚变就会像全息智能终端那样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中。
讨论完核聚变动力装置的事,尽管于弘亮不是太满意,但最终倒也没有再多说什么。
随即便主动结束了通话。
把手头上的麻烦妥善解决,徐磊很快就把精力放到了聚变电站。
随即便唤醒星瞳。
“星瞳。”
“把需要建立聚变电站的地方都给我调出来。”
“选择最适合建造的。”
“筛选具备参与聚变电站建设资格的人员名单。”
几乎是在徐磊下达出这些指令的瞬间,顿时便见星瞳把相关内容调到了办公室内的全息屏幕上。
首先映入眼帘的乃是一副地图。
上面标注着适合建造聚变电站的城市地点,基本每个省都有一座聚变电站。
其中最显眼的则是京州市。
徐磊对京州市的了解不是很多,知道它乃是一座二线城市,但去掉已经立项的两座聚变电站就属它这里最容易建造。
且能很容易把聚变电站产生的能量输送全省。
刚好符合徐磊的要求。
何况星瞳把这座城市作为聚变电站的首要建造目标,那肯定是值得信赖的。
只是还没等徐磊高兴起来,却突然被旁边显示的名单弄的有些无奈。
“看来京州市这座聚变电站不太好搞啊,单凭这些人怎么能行,能用的几乎全被抽调走了。”
聚变电站是非常庞大的项目,需要很多位相关科研人员负责指挥,若单靠徐磊自己的话那是绝对不行的。
但从星瞳给出的名单来看,明显是李承哲把有相关经验的人全部调走,参与另外两座聚变电站的建设项目中了。
只剩下些许边缘人员。
很多甚至压根没有参与过核聚变相关的项目。
这相当于要让他带一批新人。
不用想也知道这座聚变电站的建设进度肯定会延后很多。
奈何事已至此他也不可能让李承哲把人还回来,何况他们建造的聚变电站同样能为他带来影响力。
“只能先将就着用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