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博物馆的变化【求月票推荐票】(第 2/4 页)
这使得徐磊也多少有些了解。
可控核聚变技术的难点在于人造超高温。
核裂变可以自发地进行,也可受激进行,但核聚变要在超高温超高压条件下进行,这就是核聚变难以实现的原因。
而人造的物理环境很难实现超高压和超高温兼得,可要想实现核聚变,就必须制造出比太阳更极端的高温环境。
但放眼人类认知中的全部材料,都不可能抵挡住十亿度的持续高温。
在这种情况下,物理学家提出通过巧妙构造非接触支撑磁场,使聚变的等离子体悬浮在真空中。
从而将其约束住。
并通过控制核聚变燃料的加入速度,及每一次的加入量,使核聚变反应按一定的规模连续或有节奏地进行。
为此物理学家还提出了聚变三重积的准则。
即等离子体的温度密度和约束时间,三者的乘积。
只有超过这一基本值,聚变体输出的功率,才大于为驱动反应而输入的功率。
实现可利用的能量输出。
现今社会人们对核聚变的研究则分为两个方向。
分别是磁场约束和惯性约束。
至于裴洪印的研究方向,正是磁场约束装置的托卡马克装置。
不过随着徐磊对信息屏上详细技术知识的查看研究,脸色却不由自主的变得凝重起来。
像是有了什么其它发现。
不知道过去多长时间,才见徐磊终于有了新的动作。
目光缓缓从信息屏上面移开。
“能被博物馆收藏,确实有其独到之处,看来这次老杨他们想搞出可控核聚变还有不少弯路要走啊!”
此时徐磊回想着脑海中刚传输完毕的信息,下意识低喃了这么一句。
因为这次国际共同合作,主要还是以华科院科学岛的人造太阳工程为主,研究方向肯定也是磁场约束的托卡马克装置。
但解锁出的可控核聚变技术却并非如此。
按照徐磊的理解,博物馆中的可控核聚变技术乃是采取磁约束加惯性约束的复合形式设计。
同时磁场约束装置类似于仿星器。
如果说托卡马克装置是一个甜甜圈的话,那么仿星器就是麻花。
仿星器相比较托卡马克,能够稳态运行,不存在产生等离子体电流的困难。
是唯一点燃后不需外界能量的聚变装置。
而托卡马克胜在技术简单成本较低,所以深受各聚变实验室的青睐。
当然徐磊脑海中可控核聚变技术使用的装置,肯定要比现今社会大众认知中的仿星器更加强大。
可以说是优化后的版本。
关键最让徐磊喜欢的是,仿星器不像托卡马克装置那样需要非常大的体积。
如果真能将其制造出来,今后可以更加方便商用。
这样也有利于影响力的获得。
确切来讲徐磊这次进入科技博物馆大厅前,并不知道自己居然会解锁出可控核聚变技术。
既然眼下华科院和海外各大实验室已经达成了合作意向,那么他肯定不会再选择去凑热闹,否则那岂不是白白让海外那些家伙躺赢。
反正如今未来科技不是刚刚成立的小白。
不夸张的讲,徐磊能调动的资金和资源绝对是无法想象的。
尤其现在未来科技在海外各地都建立了分公司,就算国内缺少某些东西,也能在短时间内从海外调过来。
所以单凭公司便足以制造出可控核聚变装置。
不过龙湖高科技园区内并不具备聚变实验的能力,还需要选择合适的地点打造核聚变实验室。
到时候有着裴洪印这尊领域内的大神坐镇帮忙,相信根本用不了五年时间,最多两年人类便能彻底摆脱传统的化石能源。
只是在此之前徐磊还有一件事需要办。
“太空电梯和月球基地我可都是有一定所有权的,既然要搞可控核聚变研究,那开采下来的月球资源不能不要。”
没错。
都要制造可控核聚变装置,肯定少不了富含氦-3资源的月球钛铁矿。
先前徐磊对此不是太感兴趣,认为公司没有索要的必要,但是现在嘛,见面起码要分一半。
“看来要抽时间到老杨那里去一趟。”徐磊思维快速运转下,轻声低喃这一句后便准备先离开博物馆大厅,去找裴洪印把这个项目确定下来再说。
但正当他控制意识打算脱离科技博物馆大厅空间时,却不自觉的抬头朝上面望了过去。
结果自然是显而易见。
依旧没有任何变化。
原本徐磊想着这次解锁出新展品,科技博物馆应该会出现新的情况。
最有可能的就是开放上层的空间。
可事实上他都已经把可控核聚变技术传输到脑海中了,照样还是找不到通往上层空间的通道。
心中难免有些遗憾。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