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恐怖如斯(第 3/4 页)
整首歌曲,从旋律的进行,从和声到节奏,都十分的简单,没有过多华丽的装饰音和复杂的节奏。
以最大众的旋律,谱写出最为出众的歌曲,足以见得创作人音乐功底之深厚。
第二点呢,就是编曲了。
在这首歌的编曲中,其实是采用了大量的民族乐器。如鼓、笛子、洞箫、筝、琵琶、响板、钵、串铃。
还有一些西洋乐器,如吉他、大提亲、小提琴、并且还带有着电子和声。
各种乐器以平淡清丽的音色演奏,和在一起,没有任何突兀的感觉。
从演奏技巧上,也只是使用了最简单的演奏方式。打击乐,如一直铺底的鼓,从头到尾都是以简单的八分节奏轻轻敲击,哪怕是高潮部分,也没有太多变化。
包括琵琶、筝等等诸多乐器,都是力求简单。
也正是如此,才有着不同于市面上的那些堆砌出来的九州风音乐,拥有了独属于九州的味道。
我在前段时间,和许问有过一段交流。许问和我说的几个理念,我是十分赞同的。
九州风,是新时代的九州音乐。
许问提出了三古三新这个说法。三古呢,就是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而三新呢,就是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
将其融合,才是独属于我们九州的乐种。”
网络上,似乎一时之间,都在点评《青花瓷》。
依靠着周元明本身的热度,以及广大网友的支持,《青花瓷》这三个字,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就冲上了热搜第一名。
而之后,九新社的评论,更是将热度推上了顶峰。
“论词句,《青花瓷》却是一幅笔端蕴秀临窗写就的素心笺,走笔曲折只因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论曲调,《青花瓷》仿佛微风中静静流淌石上的山泉溪涧,清冷透亮而又婉转回环,多有不尽之意。
论意境,《青花瓷》宛然一出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山水,水云萌动之间依稀可见伊人,白衣素袂裙带纷飞。
三者叠加一处,《青花瓷》一曲,正如其名。恰似那“自顾自美丽”的青花瓷,洗尽铅华,古朴典雅。”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