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 演员王景春(第 2/4 页)
回想刚才刘尚跟自己聊的关于王景春的生涯,确实是一位值得钦佩的演员。
王景春长了一张典型70年代中国男人的脸:隐忍、坚韧、朴实,时代气息浓厚。
他相貌平平, 八字眉时常紧皱,笑起来眼睛眯成两条细线, 这一切“不利因素”足以让王景春泯然众人矣。
在2019年11月23日的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上, 他拿到了“最佳男主角奖”。
身处于这个以颜值和流量为王的时代,对于王景春来说,这是对他这么多年来演员身份最好的诠释。
站在领奖台上,王景春的声音有些颤抖,他说:
“从影20年,我很激动。有幸处在中国电影最好的时候,希望中国电影阳光普照,愿所有的情感与爱地久天长。”
毋庸置疑,这是他的心里话。
二十余载的时光匆匆而过,在一部部电影作品中,王景春深沉、收敛的表演,极具分寸地展示了人物内心汹涌的情感和对苦难的默默承受。
角色长进了他的身体里,那种感觉是不可言喻的,年近半百的王景春知道那是一个演员最幸福的时刻。
人们热衷于看到一个好演员等来春天的故事,但王景春说:
没有冬天,不曾冬眠。
2019年2月17日凌晨,王景春成为了“柏林影帝”。
一时间,王景春这个原本并不被大众所熟知的名字,成为了媒体们争相报道的头条人物。
事实上,这张令观众既熟悉又陌生的质朴面孔早已入行20多年。
一半以上的采访者都会问到“颜值”,人们渴望听到一个相貌平平的演员,在演艺圈,摸爬滚打站起来的故事。
但影帝王景春打破了他们的“美梦”,对于自己这张极具特色的脸,他曾自嘲道:
“当年上戏艺考把我招进来的原因,无非就是因为我的形象太好了,几百年出一个,我这样的就我一个。”
那天他接受完媒体的采访,在回酒店的路上,碰见了一个德国老太太。
老人看见王景春后,非常惊讶地停下了脚步,站在那里对他说:“我昨天去看了你的电影,很喜欢,《地久天长》这三个小时我觉得没有一分钟是浪费的。”
王景春开心地笑了笑,说了声谢谢。
他认为是人性共通的东西打动了每一个观众,那种平实的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是最为珍贵的情感。
《地久天长》这部电影,从演员到故事,都显得跟时代格格不入,却是80后的父母这批人,真实经历过的历史,是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活着》。
从知青到返程招工,王景春用自己细腻的表演,淋漓尽致地演绎出刘耀军这个大时代背景下的中国普通工人最深刻、朴实的情感。
那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在漫长的人生逆境中的沧桑感,以及痛苦背后的宽容与温情。
刘耀军对于王景春而言,不是荧幕里的那个角色,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导演王小帅这样形容他:“扎在生活的土壤里,人物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
拍摄结束后,王景春迟迟走不出来。刘耀军像是长在了他的身体里,他常常做梦,梦见自己失去了儿子,从河边一路跑到医院……
王景春18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这让他无法接受。回想起与父亲相处的那十几年,自己一直都是和父亲拧着过……
“一直特别遗憾,他没看到我上大学,也没看过我演的电影,我拿奖他也没有见到。”
在《地久天长》中,王景春算是本色出演。他用自己年少时同父亲的情感,去诠释刘耀军和儿子的关系,看上去笨拙又真诚。
他的表演方式克制而平实,极具真实感,为人物营造出深沉而悠远的气质,导演王小帅数次因为王景春的表演而动容落泪。
王景春说:
“我并不想做一个所谓的成功者,站在一个高度上教别人如何演戏。我还是老老实实演戏,踏踏实实做人。”
在王景春的内心,他认为作品比自己的名字重要。
认真拍每一部戏,让自己更多的作品被更多的人看见、喜欢,那才是他所追求的事情。
王景春小学五年级就上了电视,表演小品。
那时,家里还没有电视机,他激动地跑到伯伯家看自己演的小品。
之后的王景春,成为了一个文艺爱好者。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