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如活水一般带动经济(第 2/4 页)
待门关上了之后,卖货郎看着手掌中的四文钱,他脸上笑出了一道褶子。
藤条好找,山中很多,常用来编制藤椅藤箱,将其晒干,削成条,便成了藤条。
一文钱卖三根藤条,利润可观,多卖就是多赚。
稍微工序复杂些的是通草花,它是由纹理细软洁白,能塑形的通草内茎为原材料制成的。
在通草还是新鲜的时候,取其茎,截成小段,拉直再晒干,再切成薄薄的纸片模样……最后再经由加工,塑造成了洁白的通草花。
这个过程不难,只要有手,肯做的人都能做。
一斤通草不过四五个铜板,却能有上百根草茎,这能做出十多朵通草花。
妇人买了两朵通草花,他就算是再送给妇人十根藤条,也是赚钱的。
收好钱后,小贩拎着篮子更起劲的当街叫卖了:“卖藤条、棉绳、通草花喽……”
自从静江刮起的这一道香水风起,这种挎着篮子,当街吆喝叫卖香薰上的“挥发棒”的小贩就越来越多。
静江做瓶盖的木工,做陶瓷的虎泉窑生意也跟着变得火爆。
他们都扩招了很多的学徒,雇了很多的长工短工……
那些在郊外的百姓,除了能把香植叶子弄到左娘坊去卖,也能再去弄了一些藤木、通草来晒,等着主城区的那些人过来收购。
务工的地方多了,赚钱的方式多了,干活的人也多了起来,有了稳定的酬劳,继而更多的人也敢消费了。
各行各业都开始慢慢的复苏,向荣。
因为朝廷繁重的税收,静江的百姓都勒紧紧裤腰带过活。
左娘香坊的香水,竟像活水一般,滋润着干涩的土地,虽然目前还是细小的涓流……
老根头带着小分队去经商,这一走也有半个月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