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诗梦训诂(第 3/4 页)
每字下方,皆有一行文字注解,用于‘分析字意和解读文字’。
所谓‘训诂’,即是‘释诂’‘解释古言’之意。
用易懂的语言,解解释难懂的语言。
儒家把【训诂】归入‘小学’,用于‘说文解字’,乃入学启蒙必修课。
仓颉造字,圣人著书,诸子阐道,以书文承载所悟天地至理,每个字都有其理,组合起来产生妙义。
古之圣贤,用字简练,微言大义。
如孔子所著《春秋经》,便是‘微言大义’之著。
入学不深之人,实难从夫子微言中,读懂‘春秋大义’。
故而,就有贤达为圣人微言作注解意,便有了《春秋左传》等著作。
这些著作都可视为‘训诂’。
训诂有大有小,大则解义圣人书,小则解义千字文。
刘彦诗梦开课训诂,其意不止在于‘授字’,而是重在‘解文字意义’,使他们‘通明字意,而知字义’
字意是它本身之意。
而字义,则是它延伸出的含义、意思。
通常指一个字有多几种意思,用在不同词句中,包含的意义就各不相同,此乃文字之精妙所在。
古之圣贤,用字斟酌,为藏道理入文字,造句造词考究,却又晦涩难懂。
只有明白字的【意】和【义】,方能通透明悟那些‘微言’,否则只知其表,难得其中真妙道理。
今夜不是刘彦首次讲学训诂。
从二月二日夜,他就开始与阿九、刘平、小黄犬、众丫鬟授字。
从最浅薄的‘拆字、读音’开始,连着两夜讲完三千字,速度之快,除了阿九、狐鼠二生,其他都跟不上。
但离奇的是,今早刘平和丫鬟们读六经,却发现能够通读下来。
每个字都能认识,但还是不懂经中之言意。
刘平向狐鼠请教‘为何我们都识字了,还不懂书中之言?’
书玉子道:“老师这两夜所授,只是让你等先识得字,最快的认识字、读懂字!此乃老师善教之法。”
“若是掺杂字意讲解,你等三个月也认不全三千字。”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