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看到基建的巨大作用(第 2/4 页)
    从怀里拿出香烟,点燃后抽了起来。
    看看不远处的洛邑城,杨乾的笑容不由浮现起来,当想到那杂乱不堪的经费预算,又有了些许烦闷。
    云通郡的财政一直都是盈余,但每年的盈余都不会很多,因为杨乾那大量兴造基建的事情,将整个云通郡的钱粮消耗一空,几乎很难赞下家底。
    不光是官员们,甚至是李泗,都无法理解自己的做法。
    在这些官员的眼中,造桥,修路,挖运河,那是完全吃力不讨好的东西。
    在他们的眼中看来,造桥和修路几乎都是为了军事服务的,挖运河那自然是为了灌溉良田。
    可他们却不知道,大基建的东西出来后,那后期源源不断的好处。
    例如,郑国渠和灵渠的修建使得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如果在商业上能运用起来,光是收税都发财了好吧。
    如都江堰水利工程和郑国渠的修建使得四川和关中地区的农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光是农业吗?
    不。
    在杨乾手中,但凡是大型基建开工,看守的人光是奴教司根本就不够好吧,所以史元基发明出了一个跨时代的东西。
    聘用制,就跟第三方劳务派遣差不多,招一批人来,经过培训后,充当管理人员。
    一个派遣人员虽然拿的没有正式奴教司那么多,但他们可以拖家带口,一大家子一起进来。
    这种岗位最适合失去土地的佃农,没有上战场身具奴籍之人。
    等于说创造了就业岗位,还避免了矛盾。
    天底下哪有什么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所有问题矛盾都是经济问题。
    手上有钱,嘴里有吃的,身上有衣服,哪个神经病会不满。
    哦,当然,有些人就是因为吃太饱了。
    对于这些人,杨乾也有办法,你不是吃太饱吗?简单,去奴隶那边免费劳改一段时间,什么人都乖了。
    总的来说,大型基建项目未来会越来越多,杨乾有他自己的目标,只有将改造的东西都造了。
    那么未来,天灾会减少,东西南北文化才会交流,中央集权才会更加稳固等等,好处实在太过巨大。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