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 鲤鱼精(第 2/4 页)
两百多年使用和修缮下来,虽然略有改变,但总体上还是和正史中的明清时差不多。
锦鲤体型也就2、3斤大小,躲在河道里轻而易举,虽然路过各个水闸时,费了不少功夫。
但最终还是顺利的路过西直门水关,积水潭码头、万宁桥、北河沿、南河沿,最终到了通州的张家湾码头。
不过跑到这里是,其实已经跑过头了。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再回游一段路,顺着运河进入缮国公府和杨家一起开挖的沟渠,就容易多了。
等它到了试验田附件的沟渠里时,时间早已经是第二日的深夜了。
------
时间回到一天前的上午。
十亩地只是占据了半亩用来挖渔沟,更多的鱼苗,此时已经躲进了已经插秧的稻田里。
不过因为无根萍全撒在渔沟里,没多久不少鱼苗结成群游来游去,在高永民等人的注视下啄食起来。
工部此行随同而来的几个农业、渔猎方面的老手,看了片刻就点头起来。
一行人听这几人说鱼苗已经适应了这里的水质,今后只要食物和水都不缺,又不染病的话,四五个月后,长到3、5两应该没问题。
甚至一些吃的快的鱼,长到7、8两都没问题。
而古代的8两就是半斤,而大周一斤593克,其实和现代的六两没太大区别。
ps:为了好理解,今后全用现代的计量单位。
一两万尾放下去,即便只存活10%也有一两千条,只算500斤半斤的小鱼,也能卖10两银子。
仔细一算,发现养鱼居然不比种田差多少。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