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百五十二章 儒道之争(第 2/2 页)

    刘襄没有办法,现在田叔和辕固既然已经提出来了,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走。

    谷偁</span>  “回禀陛下,昔陛下之父悼襄王被高皇帝册封为齐王,因悼襄王时而年幼,派平阳懿侯为齐国丞相,来辅佐悼襄王治理齐国。平阳懿侯为不辜负高皇帝之期望,乃召集齐地读书人,询问治国策略。”

    “平阳懿侯与众人未能探讨出结果,得知胶西郡有位名曰盖公的大才,乃持弟子之礼拜访盖公,习得黄老之学精髓,遂以黄老之学治理齐国。”

    “齐国因而成为我朝开国以来,经济恢复最快的诸侯国,平阳懿侯成为国相之后,用黄老之学治理我大汉,百姓都歌颂平阳懿侯。故而臣以为,应当择一黄老之学的长者作为彻皇子的老师。”礼官大夫黄生恭敬道。

    “黄大夫所言极是!楚人司马季主,通《易经》,述黄帝、老子,博闻远见。陛下可以下诏宣司马季主入长安,让司马季主作为彻皇子的老师!”辕固生恭敬道。

    “不妥!不妥!今时不同往日,如今我朝开国二十载,经高皇帝,孝惠皇帝和陛下的治理,国力大为增长。国库粮食储量日渐充沛,马厩战马数量增多,人口日益增加。

    “若是让彻皇子学习黄老之学,日后面临国事恐怕会捉襟见肘,难以应付我朝可能出现的危机,无法抵挡包藏祸心的匈奴人。”

    “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理应选择一位大儒来教导彻皇子儒家经典,如此才能让彻皇子和陛下一般圣贤。”尚书仆射韩婴反驳道。

    “陛下,穆生与白生乃是当世大儒,昔日楚王发动叛乱,身在彭城的穆生与白生面对楚王威胁,誓死不从。两位大儒博学多才,又有坚贞的气节,定然可以教导好彻皇子。”辕固开口说道。

    朝堂上黄老之学和儒家官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刘彻是未来的储君,哪个学派的人成为了刘彻的老师,哪个学派日后自然就会成为汉廷官方的主流思想。

    汉初黄老之学占主导地位,习黄老之学的官员数量要远大于儒家官员,儒家一派渐渐落了下风。

    “右丞相,卿为百官之首,学识渊博,以为谁为彻儿老师的合适人选?”刘襄开口说道,打断了两派官员的辩论。

    “回禀陛下,我朝继承的是周朝的天命,周王朝有八百年的国祚,远胜夏商秦这三个朝代,对于宗室子弟的教育有符合天道的规定,故而在为彻皇子选老师的问题上,理应借鉴周王朝为佳。”

    “昔者成王。幼在襁褓之中。召公为大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导之教训。此三公职也。于是为置三少。少保少傅少师。是与太子宴者也。故乃孩提有识。”

    “三公三少。明孝仁礼义。以导习之。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于是皆选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故太子乃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

    “陛下在彻皇子的教育上,理应效仿武王教育成王,选择三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来教导彻皇子,如此方能使得彻皇子成为我大汉朝的栋梁。”

    “儒学与黄老之学俱是周朝兴起之显学,对治国有大益,儒家孔丘曾向老子求教,故而黄老之学与儒学息息相关。彻皇子的老师不应该局限于一学一派,理应俱习之。”张苍缓缓说道。

    张苍在担任右丞相之后,明显感觉到刘襄这位皇帝并不尊崇黄老之学,反而对儒学和法学比较推崇。

    皇帝在儒学官员落入下风之后,打断双方的辩论,明显是有支持儒学的意思,但如今黄老之学的影响又比较大,只能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神话之后 剑来 仙逆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最强兵王混花都 志怪书 剑啸灵霄 过河卒 洪荒之儒圣 乡野超级仙农 谋局 彼岸之主 修仙从摆地摊开始 仙父 魔天 武圣! 有种后宫叫德妃 大夏文圣 我在聊斋当符师 修真门派掌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