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五铢钱(第 2/3 页)
“臣等明白。”铸币师们恭敬道。
“来人,给朕取纸笔。”刘襄淡淡说道。
郦寄连忙命下人给刘襄拿来毛笔和纸。
刘襄用毛笔在纸上画出了他印象中的五铢钱草图,在确认无误后,刘襄示意众工匠离他近点,确保可以看清楚草图。
“你们看这就是朕设立的新钱的样式,圆形方孔,面背均有周廓,钱面篆书‘建元五铢’四个字,还有钱币色泽必须要超过现有的铜钱,在铜钱上添加一些花纹。”
“对了,为了防止有人私毁铜钱,新钱外郭要进行加宽,这样钱币周围的轮廓便不容易在使用中磨损,就可以形成自然的标记,让人容易分辨这枚钱币是否被人磨过铜。”刘襄缓缓说道。
“回禀陛下,陛下所说的这些要求,我们尝试起来倒是不难,只是这样的话,铜钱的铸造速度肯定要变慢。”周熙恭敬道。
“这样啊!”刘襄听了周熙的话,陷入了沉思。
周熙说的很对,以现在铸钱技术,要是按刘襄的要求来,为了保重质量,数量就会降下来,可是新钱数量不够的话,就会导致民间钱荒,私铸铜钱的现象也会随之增多。
“看来必须采用翻砂铸钱技术了。”刘襄念叨道。
古代钱币的铸造有三个发展阶段:平板范铸造→叠范→翻砂铸造这三个阶段。铸钱生产的效率不断提高,钱币还能保证质量和成色。
砂型铸钱,只需母钱和型砂就可实现循环往复的连续的铸造作业,省去了范铸法作模制范所必须的大量人力、物力,大大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由于母钱可以来自于同一枚祖钱,因此,也大大提高了标准化程度。
翻砂工艺的发明是我国传统铸造业的一次革命性的技术飞跃。极大地提高了铸造工艺的效率。我国在盛唐时年铸钱3亿多,北宋时达近百亿之巨,如果没有翻砂工艺的技术支撑,那是不可想象的。
刘襄将自己脑海中关于翻砂工艺铸钱的记忆讲给了众人,不出所料,众人听完刘襄半吊子的翻砂铸钱方法后,都一脸迷迷糊糊的样子,根本没有搞懂刘襄的意思。
“诸位按照朕的方法去尝试吧!朕相信这新钱成功铸造出来后,一定能造福我大汉黎民百姓。”
“郦少府,你给这几位工匠专门安排一间铸币纺,他们无论需要什么,你少府都要尽量满足。”刘襄缓缓说道。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