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离开前(第 3/4 页)
原本估计的十年时间,向前提前了足足三年,大秦六年,李冥在秦时的任务就莫名其妙的完成了。
好在,系统的离开并非强制性的,李冥还要足够的时间处理身后之事。
任务完成后,系统的奖励也顺势发放了下来,与李冥所料没有差别,正是诛仙四剑中的戮仙剑……
雪霁作为道家掌门的象征之剑,当然不能作为剑胎植入的剑器,李冥使用击鼓、东山、静女三剑,再加上道家内收藏的各种珍稀材料,戮仙剑胎顺利孵化,代替击鼓剑的位置,进入李冥背后的剑匣之中。
来到太乙山后,嬴政在此停留了三日。
这三天内,嬴政在李冥的陪同下,几乎将太乙山转了个遍,其中,嬴政最在意的就是扶苏所在的道家下院。
如果不是有两人的关系在,嬴政甚至恨不得将这三千多名弟子尽数带走补充秦国中低层官员的缺口。
道家下院内的这些弟子学员,在嬴政眼中简直就是最理想官员的样子。
有足够的责任心,足够的执行力,知识面足够广阔,几乎所有人都是文武双全,说一句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可能有些夸张,但担任一方县官却绰绰有余。
这些弟子自从亲赴边关回来后,亲眼见识过底层百姓的苦难,官员的贪污受贿,徇私枉法,世家豪族的横行霸道。
就连扶苏等勋贵子弟都开始奋发图强起来,其他大多数人可能都会继续留在道家修道,但他们这些人却恰恰相反,只要从下院毕业不出意外都会回到咸阳,在家里的运作下进入秦国朝堂。
他们是真正有机会改变这一切的人,而在道家下院所学的知识就是他们改变这一切最大的依仗。
其实,不仅仅他们,这三千多人中,绝大一部分人都会流入到秦国各行各业之中。
并不是道家不想留住他们,而是,道家说到底是一个宗门和学阀复合体,武学境界非常注重天赋,一百人里可能只有一两个人有修炼天赋。
有修炼天赋的人中,一百人中可能只有一两个人能达到先天,先天到宗师的路上又会淘汰绝大多数人。
而宗师到大宗师几乎挡住了世上九成九的习武之人,至于陆地神仙和天仙更是传说中的境界,几百年可能才出这么一个人。
所以,这三千多人中绝大多数人都会以道家弟子的身份进入秦国朝堂,剩下的有些修炼天赋的人,则会进入道家六堂四院,只有极少一部分人才能进入真武殿成为道家高层的继承人。
这也是李冥为道家加的保险之一,当朝堂和天下各行业中充斥道家弟子之时,一旦道家受到威胁,这些人就算碍于各种情况无法阻止,但也能为道家的撤退提供帮助。
当然,这只是一个保险,李冥更多还是想要让华夏飞速强大起来,最起码后世人遇到的那些灾难,不要再发生在这座大地之上。
嬴政从太乙山返回咸阳后,立刻开始行动起来,秦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科举开始举行。
与其说是科举,不如说是考举,因为,秦国现在的情况不可能如科举那样童生、秀才、举人、进士,一步步晋升。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