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携民渡汉江(第 2/4 页)
苏毅与刘备正说话间,诸葛亮匆匆走了进来:
“主公,探马回报,曹操催动三军至新野下寨,又兵分八路,填白河而进,樊城恐不可守。”
“来得竟这般快。”刘备腾地一下站起身,面色大惊:“可有何善策?”
“孔明说得有理,我军兵少势微,樊城怕是不能再待下去了。”苏毅面色微沉,他没有想到曹操的进军速度会这么快。
看来此次南下,曹操势在必得要拿下刘备。
“可速弃樊城,取襄阳暂歇。”诸葛亮沉吟片刻,随即开口说道。
“可是,百姓相随已久,我怎么忍心抛弃他们?”刘备迟疑道。
诸葛亮皱起眉头,上前一步,开口道:“恕我直言,携百姓远征万万不可,前路凶险,两县二十余万百姓扶老携幼,每日能行最多不到三十里,假如曹军铁骑追杀,届时我等与百姓都会玉石俱焚。”
“主公,带上百姓多有拖累,不如命其自行逃命。”徐庶面有急色,谏言道。
一旁,苏毅默然不语。
因为他知道,刘备绝不肯放弃百姓。
“如若战事,百姓可以弃我而走,我绝不会抛弃百姓。”刘备目光坚定,毫不动摇。
“主公!”诸葛亮刚一开口,刘备打断道:
“古之成大事者,莫不以民为贵、以民为本、以民为重。我意已决,带上百姓一块走,诸位不必再劝。”
气氛瞬间变得安静下来。
苏毅在想,能做到如此程度的爱民如子,刘备确实有其非凡之处。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道,刘备认为“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
以民为本,仁爱百姓。
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能深刻反映出刘备谋图大事的仁政爱民思想。
“宁可百姓弃我,我绝不弃百姓,主公果然仁义!”诸葛亮不由叹道。
“主公,时间紧迫,可令孙乾、简雍遍告百姓,有愿随者同去,不愿者留下。”苏毅望向刘备,快速说道。
“就依怀恒之意。”刘备点点头,应道。
“另外,先派关、张二位将军前往江边整顿船只,牢牢守住江岸,如此方可万无一失。”苏毅略一思索,接着说道。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