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面见建文(第 3/4 页)
而上去见建文帝,李煜没有别的心思,纯属好奇而已!
真的只是对这个千古奇葩皇帝的好奇而已!
老爷子是千古唯一一个以藩王造反夺了皇位的人,朱允炆自然是唯一一个被藩王起兵赶下皇位的皇帝了。
飞龙骑脸的局,硬生生的被这位玩输了!
更奇葩的是,他还不是那种鱼肉百姓,只顾自己享乐的昏君!
他只是蠢,并不是坏!或者说,他的坏只是对叔叔们坏!他对那帮子文臣可好得很,以至于到现在还有不少读书人每每提及建文皇帝如何如何。
他也曾锐意改革,想一改洪武年不合理的苛政。
他只是被儒家忽悠傻了,言必称古,崇尚周三代而已!却不顾及大明的实际情况。
他的改革,看起来很提神,却偏偏把士农工商勋贵藩王得罪光了,最后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
与其说他是被燕王赶下皇位的,倒不如说他是自己把皇位生生作没的。
若是他延续洪武年间的规矩,十个燕王造反也给平了!或者说,把建文帝从皇位上换下来,牵条狗上去,燕王都不可能赢!
李煜甚至怀疑,老爷子当年以八百亲卫起兵造反,压根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能打进应天夺了皇位,最大的可能只不过是临死前疯狂一把,让世人记住他燕王之名而已:
他燕王是战场上的大将,只能站着死,绝不跪着生!
可就没想到,建文帝这么能作,也如此之蠢!
优柔寡断,临阵换将,信了黄子澄的话,撤了小败一场的耿炳文,换上了战神李景隆。
李景隆的骚操作来了!
北平保卫战,瞿能攻进了张掖门,眼看着就能端了燕王老巢了,李景隆下令撤兵;郑村坝之战,南军战事稍有不利,李景隆迅速领兵后撤,把数十万人的辎重留给燕军,还未通知攻打北平的南军军队;白沟河之战,燕军几近覆灭,这时一股旋风刮断了李景隆的帅旗,南军大乱,燕王抓住机会,奇袭南军后阵,此役,夺了南军辎重,招降南军十万。
那可是帅旗的旗杆啊,胳膊粗的木头,拿斧子砍都得砍一会儿,能被风吹断?
此役之后,李景隆被撤换,换了盛庸,可燕军也发展起来了,双方互有胜败,燕军却始终被压缩在北平、保定、永平三地。
建文三年冬,燕军绕过盛庸,直扑应天,拿下灵璧,渡过长江。时应天城中有兵二十万,凭借应天坚城,固守待援,等待勤王大军即可;可偏偏这时候朱允炆也不知信了谁的邪,竟命李景隆守金川门。
果然,李景隆不负众望,燕王一至,李景隆开金川门投降。
建文帝还在宫中等着勤王大军呢,一回头,四叔打进来了!只能点上一把火,剃了光头,换上僧袍溜之大吉了。
如此奇葩的皇帝,如此被儒家忽悠傻了的皇帝,老爷子竟然担心自己死后建文帝作乱?实在是有些多虑了!
李煜沿着盘旋而上的木质台阶,登上佛塔九层,刚转出楼梯口,还未曾露面,一把钢刀便迎头劈来。
那钢刀偏了三寸,且刀锋向后,想来是只做威慑,并不打算取人性命。
但李煜可不惯人臭毛病!
那钢刀虽快,但在李煜眼中,却如同乌龟漫步,电光火石之间,李煜飞起一脚,直踹在那络腮胡子大汉腰间。
那大汉冷不防受了这一脚,两眼鼓气,身形不受控制倒飞出去。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