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萧峰被擒,讨逆檄文,渡河(第 3/4 页)
为了保密,村落里的农人皆被赶至一处关押了起来,不过倒是不曾伤害他们,还有吃有住且付了钱,这叫暂时征用。
路求索并不在,一大早便率领骑兵去给宋军“找乐子”去了,庄内只余下王语嫣等女眷及丐帮四大长老,和保护他们的众锦衣卫。
李煜索性留书一封,粗略交代了接下来几天的作战部署,让其继续骚扰宋军,具体实施细节则由领兵将领路求索根据形势自行安排。
留好书信,吩咐路修远交予他兄弟,李煜独身一人,离了村落,打马飞奔至黄河岸边,沿着河道往西寻了不久,终于碰上了一户渔家。
付了金豆子,在渔民的感恩戴戴中李煜以及战马被渔船送至北岸。
下午未时刚过,李煜已经来得到黄河北岸与宋军隔河对持的吴军大营,三通鼓召集众将。
“两日后渡河!拿下汴梁!”
汴梁乃是皇都,身为亲王,兵犯皇都要师出有名,李煜亲自提笔,洋洋洒洒的写了一篇讨“逆”檄文,并吩咐抄写千份,派人乘小船连夜渡河,隔天混进城内撒遍汴梁。
不理会众将的劝诫,李煜压根就不屑于用诸如“清君侧”的名号来掩饰自己的目的,造反就造反,煌煌青史,悠悠众口,堵得住哪个?李煜在檄文中,光明正大的直言“今上不仁,忤逆不肖,暗害太后于紫垣,任用宵小于朝堂,昏庸而无德,鲜耻而寡情,欺世盗名,肆志横行,俾污史实,败纲乱常,无德于国,有祸于民,毋闻民生,不恤民情,沉赋重税,毫无安民之举,常怀乱国之心”,又说自己乃是“奉太皇太后诏令,举义师,除昏君”,拿下汴梁后,“安民政策一如北地,兴商业,分田地,减赋税”,总是,便是光明正大的反了!
翌日,汴梁城内锦衣卫飞鸽传来宫中内应的消息,太皇太后崩逝,小皇帝赵煦秘不发丧,甚至有意废去其太皇太后的尊号,以太妃之礼下葬。
作吧,没几天了。李煜看完情报,随手付之一炬。
第三日,凌晨,天色未亮,汴梁城开封府,又到了早常朝的时间。
往皇宫赶的众臣皆神色惶惶,枢密使曾布怀揣着一份在瓦子口“捡”到的“讨逆檄文”,正与中书门下的几位相公窃窃私语着。
三声鞭响,皇帝临朝。
赵煦神情隐隐带着兴奋,那个压制自己的糟老太婆终于死啦!
终于轮到自己名正言顺的大展拳脚的时候了!
吴逆谋反在即,赵煦一开始还是忧心忡忡,惶恐不安的,毕竟那可是覆灭了契丹,又夺了河北之地的吴逆!
但经过朝堂诸位相公的轮番“说教”,赵煦并不担心了。诸位相公都说了,吴逆虽拥兵三十万,但可战之士不过五万,就算加上那偷渡过河的万余骑兵,也才六万而已嘛!其余皆是在北地强征来的壮丁,壮壮声势罢了,只会途耗粮草。
其覆灭辽国,只是趁机偷袭了辽国中枢而已;强占河北,那也只是边军不忍同室操戈而已。
朝廷在黄河南岸集结了四十万大军,其中“能征善战的禁军”不下十万之众,厢军也都是“敢战之士”,待来年春暖花开,遣一“文韬武略”的相公提兵北上,定能一举剿除吴逆,顺带着收复辽国故土。
赵煦都想好了,到那时,自己也学真宗去泰山封禅!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