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亡国灭种,天龙事了(第 2/4 页)
李煜浑不在意,离了张屠夫,还吃带毛猪?大宋与士大夫共天下,刽子手的刀从不杀士大夫,这帮元祐朝臣,就是惯得毛病!
辞官可以!先把资产清算了再说!有违法犯罪者另行追究!朝堂中枢空了也不怕,把北地析津府的班子调过来即可!
那里的官员要么出自流求,要么乃干吏提拔,可没有大宋士人这些毛病!
这下子轮到元祐众臣不淡定了,一个个连忙推脱改口,却又不打算辞官了。
李煜本就没想过重用这帮旧臣,也懒得虚与委蛇,急令锦衣卫入朝堂,将元祐众臣统统带走,先从他们身上开始查起。
唯独漏了一人,原枢密使曾布!
因为开城有功,被李煜恩旨放过,带着多年宦海积攒下的家财,辞官归隐会家乡,做乡绅去了。
一月之后,新政遍传天下,士林怨声载道,“百姓”无不怒骂李煜乃昏君、暴君,其恶行堪比桀纣,一时间,天下俱反,上千股反王,数百万“义军”!
西夏也趁大宋皇权交替,新政惹得“天怒人怨”,动荡不堪之机,提兵犯境,好在西军忠勇,在主将章楶的率领下悍不畏死的作战,打退了党项人,才没有使得百姓遭殃。
消息传至汴梁,不少别有用心之人皆拍手称快。被软禁在皇宫中天天咒骂李煜的原皇帝,现在的延安郡王赵煦和向太后也忍不住遣人带话,求见李煜。
见面之后,一顿夹枪带棒,冷嘲热讽,直言李煜乃是败坏赵宋江山的罪魁祸首,祖宗基业定被他一朝丧尽。
殊不知,闹得天下大乱,正是李煜的目的。
不破不立!
大宋立国百年,各地州府尽皆腐朽,何况自立国后便有诸多隐患未清除,时至今日,温和的改革已经救不了大宋了,王安石的变法便是个例子。
改革不成,那便革命!流血的革命!
利用暴力,一扫顽疾,清除掉那些腐朽的既得利益者,再获新生!
洪武元年十一月初五,不算海军,李煜手中有正兵六万,辅兵六十万,其中三十万辅兵乃是一个月以来自黄河南岸宋军大营改编而来。
除去一万正兵留守海外,一万正兵与十万辅兵镇压北地外,此时汴梁城外,计有使用燧发枪炮的正兵四万,辅兵五十万,城外军营遮天蔽日,浩浩荡荡,一眼望不到边界。
幸亏李煜这些年在海外深挖矿,广积粮,行海贸,顺带着抢掠,积攒了钱粮无数,又夺了大辽与大宋两个大国的府库,否则,这么多张嘴,光吃就能把他吃穷了!
洪武元年十一月十一,新晋的兴庆候路求索领火枪骑兵一万,契丹铁骑五万,星夜驰援环庆路西军。
新晋辽阳候杨破奴统率正兵两万,辅兵三十万,以及大量从北地紧急调来的官吏,兵分两路,自北向南,横扫大宋全境。
李煜自领剩余将士坐镇中枢,调运粮草,镇压宵小。
征战进行的很顺利,虽说天下俱反,但由于之前李煜大军压境,赵煦急调各地军队进京勤王,各地军队空缺,那些造反者自然没地方笼络军队。
实际上,其大部分都是各州县的士人乡绅为了反抗李煜的“暴政”,笼络了不明真相的百姓,扯旗造的反,没有统一的组织,各地各自为战,就连武器都没有配齐,而是锄头粪叉什么样子都有,其实力自然不堪一击。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