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两章合一)(第 2/4 页)
“陛……”
“好了,去吧!”耶律洪基一挥手:“宋军很快就攻进皇宫了,莫要耽搁时间了!朕年纪大了,朕要留在此地,亲眼看看亡我国祚者是为何人!速走!走!”
“陛下……保重!”亲卫统领眼中噙着泪水,滚下来重重的磕了一个头,站起来擦干眼泪,抱起皇孙,带领手下快速离开。
可惜,昔日护佑城池的护城河,今日却变为囚笼上的栏杆,大军重重包围,河面上有小型战舰来回巡视,逃走已是无望。
宋军挥师入城之后,一部分辽军跪地投降,一部分仍在顽强抵抗,将士们开始肃清城内残余辽军,惨烈的巷战进行了一天一夜,国破忠臣现,愤死抵抗的契丹人也给宋军造成了不少的伤亡,但已经于事无补。
至初五下午,城内再无敢于反抗的辽军,将士们已经打开了皇宫,辽国中枢朝臣统统被押解在了皇宫正殿前的广场上,唯有正殿,被团团包围,暂未攻打。
李煜换上了一声刻有龙纹的铠甲,黑黝黝的甲胄擦的锃亮,猩红的披风垂落身后,骑上骏马,在锦衣卫的重重护卫下进入辽阳城,直奔皇宫。
“殿下,辽国北南两班朝臣,以及不少王公宗室,包括皇孙耶律延喜,整个辽国的权利中枢全在这里了!”路求索脸上带着的血迹,掩盖不住满脸的兴奋之色,打下一国都城,收复汉人故土,此乃不下于燕然勒石的不世之功,尽管自己并不是主将,但从此以后,他路老二的名字也绝对流于青史了!
“做的不错!”李煜夸奖了一句,扬起马鞭,指向这些辽国的王公大臣:“统统关押起来!等会儿就可以安排抄家了!耶律洪基呢?”
“回殿下,辽主正在殿内。”路求索指着正殿,表情略微纠结:“辽主横刀在颈,点名要见您。”
毕竟是一国之主,自有体面,路求索也不敢造次。
“知道了。”
李煜点头示意带路,护卫左右的路修远赶紧招呼一队锦衣卫紧紧跟上。
推开殿门,一眼望去,空荡荡的大殿里,正上首桌案后的龙椅上端坐着一名锦袍老者。
老者正是耶律洪基,他拄着刀,微眯着眼睛,脸上没有一丝息怒之色。听到殿门开启,耶律洪基瞬间睁开了眼睛,眼神锐利,盯着走进来的李煜。
“你便是宋国的吴王?朕听闻你已年近不惑,倒是没想到看上去如此年轻。”盯着李煜沉默了半饷,耶律洪基突然微笑,开口说道。
“本王长得年轻,不显老而已,本王还不屑与畏惧一个亡国之君。”李煜知道耶律洪基的意思,无非是怀疑真正的吴王不敢出来见他,才让一个年轻人冒充而已。李煜也很无奈,自从穿越过来之后,面貌仿佛定格了一般,八年来,只是嘴唇上多了一抹胡须而已。
“既如此,可让侍卫退下?”耶律洪基站起身来,把手中的刀撇至一旁,赤手空拳,慢慢走到李煜三丈外。
“有何不可?修远,带兄弟们退出殿外等候!”李煜微微一笑命令道。他自然是不怕耶律洪基的,随身空间里手枪步枪随时处于上膛状态呢。
“是!”路修远就这点好,服从命令从来不含糊。
侍卫推去,空荡荡的殿内只剩下二人。
“吴王会如何待我契丹人?”耶律洪基席地而坐,缓缓问道。
“契丹汉化已深,辽国胡汉杂居,”李煜也坐了下来,直视着耶律洪基的眼睛,不假思索的答道:“只要他们安分守己,本王保证一视同仁,其待遇与汉人无异。不仅仅是契丹人,还有渤海人、奚人,只要他们服从王化,自然是本王的子民。”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