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如何分田(第 2/4 页)
杨玉休瞪着眼睛道:“主公,你没种过地嘛,自是带皮的,还是良田,旱地则没法产出如此多,当然收税也不要带皮的。”
“那你们可听说过番薯?”
“倒是听闻过,传言这玩意产量极高,容易在旱地种植。”丘之陶整理文书自是见过:
“但是我听晋商的人说,并不是如同书上的一样,还需要仔细选种。”
“按照你们的估算,要让一家四口人吃饱饭,需要耕种多少亩田地?”
“至少要二十亩,每亩还必须只能上交明初的二斗租,最高不能超过三斗。”
“二十亩地?”贺今朝一时间有些怀疑:“就靠四个人纯人力种的过来吗?”
不是贺今朝对此怀疑,用拖拉机种二十亩地,那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刚才他听杨玉休一个人种三十五亩地,就觉得像是在吹牛逼了。
除非是粗耕。
对于农业方面贺今朝确实不是很清楚,但至少要达到新中国六十年代的水平,不仅要引进高产的红薯。
还要政权下到村里,大修水利,动员百姓搞农肥绿肥。
现在的大明一个条件都不具备,只能想法子多提高田地的亩数,来补充亩产的低劣。
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了,如今山西一石粮折银多少?”
“至少一两以上。”
丘之陶想也没想:“若是山西今年动乱不停,
我们再不种粮,粮价只会高,不会低。”
“行,既然分田,那就要要分为旱地和良田,良田总归才两万亩,旱地确有二十万亩。”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